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是我們對身體進行保養(yǎng),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礎的好時機。
3月21日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春分”。春分的“分”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不僅平分了春季,而且還平分了晝夜,全球各地在這天晝夜幾乎等長,各為12小時。春分,也是一年里最“中正”的節(jié)氣,陰陽平衡,也是一年中調養(yǎng)身體的好時機!
老話講,“春分不養(yǎng)生,來年把病生”——確實,春是萬物復蘇的最佳時機,同時更是人們養(yǎng)生的起點。在這個時節(jié),養(yǎng)好身體,才能扛得住各種病痛,讓一整年都平安、健康。
《黃帝內經》中說“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養(yǎng)生講究順應四時季節(jié)的變化進行調養(yǎng)。正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生發(fā)的季節(jié),陽氣逐漸生發(fā)、生長。春天需要根據陽氣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調養(yǎng),重在養(yǎng)陽、養(yǎng)生。
春分養(yǎng)生貴在“平衡”。在春分節(jié)氣的養(yǎng)生上,要注意“陰陽平衡”的原則。春分時在膳食的搭配上要盡量做到多樣化。另一方面,春季肝氣旺盛,加上春分時節(jié)雨水漸多,濕氣漸增,易損傷脾胃,因此在食物的選擇上應做到“減酸增甘”及“健脾化濕”,也就是要多吃甘味、健脾的食物,如大棗、薏薏米、芡實等。
在精神調養(yǎng)方面,要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輕松愉快、樂觀的情緒,安養(yǎng)神氣,與春分時節(jié)的“陰陽平衡”特點相適應,切忌大喜大悲、情緒波動劇烈。
【五忌】
春分養(yǎng)生忌食大寒大熱的食物。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涼,食后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且不宜食用過于肥膩的湯品。
春季肝氣旺、脾氣弱,脾虛易致疲乏、四肢無力等。此時當多吃甘平補脾之食物,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八醾巍?,要盡量少吃酸性食物。
春分飲食上要“以平為期”,保持寒熱均衡。春天肝氣旺可傷脾,因此應多食甘味的食物,如大棗、糯米、菠菜、薺菜、百合、銀耳等,少食酸味的食物,如番茄、檸檬、橘子等。
春分后白晝增長,人們活動增加,易有春困的感覺,加之人體陽氣隨著自然界的升發(fā)而波動,影響肝氣的條達暢快,易出現情緒不穩(wěn)定,也就是春躁。
這時候,我們要多出門走走,比如做做活動,與好友結伴郊游,接觸大自然,保持身心平衡,切忌大喜大悲,這樣會不利于肝氣的疏泄。如果我們多做戶外活動,就能順應陽氣升發(fā),使肝氣順暢,這一年就能平安順遂。
此時,可以通過早睡早起,調整運動量來改善,飲食方面要多吃些綠葉蔬菜,適當喝些玫瑰花或菊花茶,以疏肝解郁或疏散風熱,提振精神。
“在這個時期就醫(yī)的失眠患者依然很多?!贝悍?、秋分、夏至、冬至是許多疾病發(fā)作的季節(jié),中醫(yī)稱之為“二至病”和“二分病”。在季節(jié)變化的節(jié)點,日照、氣候變化會影響人體內分泌代謝,一些體弱或有基礎疾病的人尤其敏感,也更容易誘發(fā)或加重睡眠障礙。
特別是一些體虛陽氣不足或肝郁陽氣瘀滯的患者,現代醫(yī)學認為腦供血不足的患者,由于春天陽氣升發(fā),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腦部供血可能更顯不足,加重睡眠障礙。
因此,此時建議大家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和晚睡。
春分后氣候轉暖,陽光和煦時要根據自身情況增加室外運動,爬山、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像八段錦、易筋經等功法簡單易學,又不受空間限制,在天氣不好的時候在室內也可以施行??傊靹又w的活動要多做,有益于氣機疏泄。
【五宜】
在這段時間里,要千萬做好防風的準備。
1.捂頭頸上身全暖和。春捂時第一個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頭頸,這樣可避免因頭頸受風寒帶來的不適,如頭痛、頭暈、頸肩脹痛或感冒、氣管炎等。外出時可戴帽子或系一條圍巾,不宜過早穿低領或V字領上衣。
2.捂手腕心臟舒服。春捂時第二個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手腕,因為手腕上有我們心經對應的神門穴,按照中醫(yī)的理論來說,我們體內的元氣循環(huán)會在神門穴經過、停留。如果元氣循環(huán)得順暢,身體就好。所以說讓神門穴保暖就能讓我們的心臟更加健康。
七分袖與九分袖的衣服這個時期最好不要穿著,尤其是老人,外出活動時盡量在外套里穿一件袖口能達到拇指根部的長袖毛衣,或是戴上一副筒兒稍微長點的手套。
3.捂腰腹下肢不麻木。第三個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腰腹,這是因為人的陽氣以腎為本,腎居于我們的腰腹部,那么一旦有風寒侵入人體,腎中的陽氣就會被困于下部,我們腰部以下的循環(huán)就會受到影響,這個時候,就容易出現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軟等問題。
4.捂小腿腦袋不痛苦。最后需要保暖的地方是我們的小腿,尤其是小腿外側,這里也是保護陽氣的地方,有些人在寒冷的天氣里會出現頭痛等癥狀,正如老話所講“寒從腳起”所以“春捂”宜下厚上薄。
在飲食上要“清補平淡”。此時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可以增強體質抵御病菌的侵襲。宜多吃的食物包括:瘦肉、雞肉、雞蛋、春筍、菠菜、芹菜、牛奶等。初春肝氣盛易傷脾,適量多吃大棗、山藥等甜食可以養(yǎng)脾,最好做些大棗粥、山藥粥等食用。
初春也是容易“上火”的季節(jié),如遇上少雨干旱,體質更易偏燥。此時最好能晨起一杯水。飲水可幫助排除毒素,還能維持皮膚、黏膜的完整性,構成抵御感染的屏障。喝水首選白開水,晨起空腹喝點蜂蜜水也不錯,可以幫助排便,清除廢物。另外,像綠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清肝飲品,可以去火、清脂,也可酌情多喝一些。
推薦茶飲:
1.白芍菊花茶
材料:白芍9克、菊花6克。
做法:菊花白芍洗凈,放入養(yǎng)生壺中,加適量清水,加熱 煮沸5分鐘后即可飲用,或放入帶蓋的茶杯中,加入滾開 水200毫升~300毫升,加蓋燜5~10分鐘后飲用。
功效:疏散風熱、養(yǎng)肝明目、平肝潛陽、降血壓。適用于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頭痛、目赤、視 物模糊,血壓升高等。
2.佛手三七茶
材料:佛手花6克、玫瑰花6克、菊花6克、枸杞6克、石斛6克.
做法:加入開水500毫升,泡茶飲,日一劑。
功效:疏肝理氣,養(yǎng)肝明目。適用于情志不暢,夜間睡眠差,眼干眼花,視物模糊之人飲用。
3.桑樹二寶茶
材料:桑椹9克(鮮桑椹用18克)、桑葉6克。
做法:將桑椹、桑葉洗干凈,放入養(yǎng)生壺中,加適量清 水,加熱煮沸5分鐘后即可飲用,或放入帶蓋的茶杯中, 加入滾開水200毫升~300毫升,加蓋燜5~10分鐘后飲用。
功效:具有滋補肝腎、養(yǎng)血疏風明目之功。
養(yǎng)生應順乎陽氣生發(fā)之性,要適應自然界萬物始生的特點。“頭為諸陽之會”,就是說頭部是人體各陽經匯集之處,按摩頭部腧穴利于陽氣的生發(fā),梳頭是很好的養(yǎng)生保健方法。
梳頭可以用五指微微張開,從前頭向后頭至頸部,梳理的時候對于重要穴位可按摩,比如常用的保健穴位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線,在兩耳尖連線的中點,按摩此穴可以調節(jié)全身諸陽氣、溫經通絡?!娥B(yǎng)生論》記載:“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告訴我們每天梳頭要持續(xù)一定的時間,每天梳頭百余次可以起到通經絡、調氣和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每晚睡前用溫度適宜的熱水泡腳,對于疏通經絡、緩解疲勞有很大幫助。泡腳時可加一小撮鹽,這利于行氣血、通經脈,祛風除濕,尤其適用于濕偏重之人。
每次泡腳時間把握在15~20分鐘,泡完腳后配合足底涌泉穴按摩則效果更佳。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足底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按摩此穴能達到交通心腎、安心神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或感覺異常的患者要注意水的溫度,以免燙傷。
中國這個擁有幾千年文化內涵和養(yǎng)生傳統(tǒng)的國度,養(yǎng)生早已作為一種公認的健康生活標志,不僅是中老年人會關注,年輕人受工作壓力、日常作息和不良習慣等影響,也越來越重視養(yǎng)生,說已成為席卷社會的時尚風潮也不為過。
同西醫(yī)的保健方法一樣,只有將飲食、運動綜合起來并且做到,才能夠使我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也會增加我們自身的免疫力。因此朋友們,不妨趕緊學習起來,記得一定要堅持下去,千萬不可半途而廢,點擊下圖系統(tǒng)學習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師課程吧!
以上是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春分不調養(yǎng),疾病纏上你!春分養(yǎng)生記住“五忌五宜”,健康一整年!全部內容,想了解更多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師考試知識及內容,請點擊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學教育網成立至今已有18年,專注醫(yī)學考試培訓教育,已經為數百萬學員提供了從業(yè)和晉升等專業(yè)幫助,贏得了廣大醫(yī)學從業(yè)人員的認可和信賴,未來我們依然會為每一位在醫(yī)學路上不斷前進的你,提供便利的學習資源及優(yōu)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