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 免費(fèi)試聽
- 直播公告
張鈺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詳情張鈺琪 9月23日 19:30-21:00
詳情
熱點(diǎn)推薦
——●●●聚焦熱點(diǎn)●●●—— | ||
---|---|---|
報(bào)名預(yù)約>> | 有問必答>> | 報(bào)考測評>> |
凡以清解里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叫做清熱藥;以清熱藥為主組成的方劑,叫做清熱劑。
清熱藥和方,性屬寒涼,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等功效,主要用于熱病高燒,熱痢,癰腫瘡毒等所呈現(xiàn)的各種里熱證候。
熱證中有熱在氣分、營分、血分、以及虛熱、實(shí)熱等證的不同,故清法中可分為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解毒、清熱燥濕藥四種;別附;清虛熱、清臟腑熱法。
本類方藥性多寒涼,易傷醫(yī)學(xué)教育 網(wǎng)原創(chuàng)脾胃,對脾胃虛弱的患者,宜適當(dāng)輔以健胃的藥物;熱病易傷津液,清熱燥濕藥,又性多燥,也易傷津液,對陰虛的患者,要注意輔以養(yǎng)陰藥,祛邪不忘扶正。
對脾胃虛弱、胃納不佳、腸滑易瀉的慎用。
一)清熱瀉火藥:
本類藥物性味苦寒,多入氣分,能清氣分之熱,瀉氣分之火,故又名清氣分法。適用于氣分實(shí)熱證。證見高熱,煩渴引飲,汗多、舌紅醫(yī)學(xué)教育 網(wǎng)原創(chuàng)苔黃,脈洪大或滑數(shù)等。臨床常用于急性熱性病,如乙腦、肺炎等氣分證,常用藥物有石膏、知母等;常用方劑有清氣湯(白虎湯)等。
?。ㄒ唬┦唷侗窘?jīng)》
為一種含硫酸鈣的礦石。挖出后去凈泥土、雜石、碾碎,生用或煅用。
藥用部分:為含水硫酸鈣礦石。
產(chǎn)地:生產(chǎn)于湖北、山東、山西、四川等地。
炮制;挖出后去凈雜石、泥土、生用或煅用。
性味:辛、甘、大寒。
歸經(jīng):入胃、肺經(jīng)。
功能: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煅用生肌收斂。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大寒,且有較強(qiáng)的清熱瀉火作用,善清氣分實(shí)熱,用于肺胃大熱、高熱不退、口渴、煩躁、脈洪大、甚至神昏譫語等實(shí)熱亢盛證,常與知母相須為用,以增強(qiáng)清里熱的作用,如白虎湯。
2.能清瀉肺熱,用于肺熱咳嗽、氣喘、心煩口渴等實(shí)熱證,常配伍麻黃、杏仁以加強(qiáng)宣肺止咳平喘之功,如麻杏石甘湯,治風(fēng)熱實(shí)喘等。
3.能瀉胃火,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頭痛、齒痛、邪齦腫痛證,使熱去則痛止,可與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煅石膏末有清熱,收斂、生肌作用,外用于濕疹、水火燙傷、瘡瘍潰后不斂及創(chuàng)傷久不收口等,常和知母、黃柏、青黛等同用。
用量:15-60克。
禁忌:胃弱、無實(shí)熱以及有里濕者忌用。
參考資料:
1.內(nèi)服經(jīng)胃酸作用,變成可溶性鈣鹽吸收入血,可抑制神經(jīng)(包括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應(yīng)激性,減輕骨骼肌興奮和減低血管滲透性,而具有解熱、鎮(zhèn)痙、消炎、抗過敏作用。
2.煅后能收斂粘膜減少分泌。
?。ǘ┲浮侗窘?jīng)》
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莖。
別名:連母、地參、穿地龍。
處方用名:知母、炒知母、肥知母。
藥用部分:根莖。
性味:苦、甘、寒。
歸經(jīng):入肺、胃、腎經(jīng)。
功能、清熱、滋陰。
主治和應(yīng)用:
1.本品苦寒而不燥,降火除煩,可清肺、胃實(shí)熱。較多用于溫?zé)岵 ⒏邿釤┰?、口渴、脈洪大等肺、胃實(shí)熱之證。常和石膏配合,以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如白虛湯。
2.有清肺、潤肺作用,可用于肺熱、咳嗽或陰虛肺熱、燥咳痰多,常與貝母同用。
3.適用于肺腎陰虛骨蒸潮熱、盜汗、心煩、咳血等,常配生地、丹皮、山藥、黃柏等,如知柏八味丸,治陰虛火旺、潮熱盜汗等證。此外也常用于消渴病,配天花粉、葛根。
用量:3-9克。
禁忌:本品有滑腸作用,脾虛便溏者慎用。
參考資料;
1.本品主要含知母甙、黃酮類、煙酸等。
2.中等量知母浸膏能麻痹呼吸中樞,使血壓下降,并能使心臟麻痹;大劑量則可導(dǎo)致呼吸、心跳停止。
3.體外實(shí)驗(yàn):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百日咳桿菌等有抗菌作用。
4.動物實(shí)驗(yàn):有解熱作用。
5.常用于急性傳染病之發(fā)熱期,肺炎、肺結(jié)核、糖尿病及慢性腎盂腎炎等。
?。ㄈd子《本經(jīng)》
為茜草科常綠灌木植物梔子的成熟果實(shí)。
別名:山梔、黃梔子、山枝子、紅梔子。
處方用名:梔子、山梔子、炒梔子、黑山梔。
藥用部分:果實(shí)。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心、肝、肺醫(yī)學(xué)教育 網(wǎng)原創(chuàng)、胃經(jīng)。
功能: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主治與應(yīng)用:
1.適應(yīng)于溫?zé)岵?,煩熱懊惱,失眠等證、常與淡豆豉合用,如梔子豉湯。
2.能清三焦而利小便,清利肝膽濕熱,常用于濕熱郁結(jié)而致之黃疸、發(fā)熱、小便黃短等證,多與菌陳、大黃同用,如菌陳蒿湯。
3.尚有涼血止血作用,常用于血熱妄行鼻衄及肝熱目赤腫痛等。常配伍茅根、旱蓮草、茜草根、生地等。
用量:3-9克。
禁忌:脾虛便溏者忌用。
參考資料:
1.本品主要含黃連素、梔子甙、番紅花甙等。
2.體外實(shí)驗(yàn)有廣譜抗菌作用,能殺滅血吸蟲。
3.梔子的水浸膏及醇浸膏均能抑制血中膽紅素的生成和促進(jìn)膽汁分泌的利膽作用,還有持久性降壓鎮(zhèn)靜作用。
4.常用于各種急性熱病,充血性炎癥,黃疸性肝炎,尿道炎等。
?。ㄋ模埬懖荨侗窘?jīng)》
為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龍膽和三花龍膽或東北龍膽的根。
別名:膽草、陵游、觀音草。
處方用名:龍膽草、龍膽、膽草。
藥用部分:根。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肝、膽經(jīng)。
功能:瀉肝火、除溫?zé)帷?/P>
主治與應(yīng)用:
1.適用于肝膽實(shí)熱引起的目赤腫痛、咽喉腫痛、中耳炎、脅痛、陰囊腫痛及濕疹等,常配伍黃芩、車前子、澤瀉、木通、生地等,如龍膽瀉肝湯。
2.用于肝火上炎,頭目脹痛,常配石決明、牡蠣、鉤藤、夏枯草等。
用量:3-9克。
禁忌:凡脾胃虛寒及肝經(jīng)無實(shí)熱者忌用。
參考資料:
1.本品含龍膽苦甙,龍膽糖、龍膽堿。
2.少量于食前服用,能促進(jìn)胃酸分泌,有健胃之效;食后服用,反使胃機(jī)能減退,分泌減少;大量服用則障礙消化,時(shí)有頭痛,顏面潮紅,而陷于昏眩。
3.尚有解熱及降低谷丙轉(zhuǎn)氨酶的作用。
4.臨床適用于充血性炎癥,對于膽道炎,十二指腸炎、尿道炎、效果較好。
5.龍膽末每服三克,連服三天,可預(yù)防流腦。
6.國外有用于治癌的報(bào)道。
?。ㄎ澹┫目莶荨侗窘?jīng)》
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歐夏枯草的果穗或全草。
處方用名:夏枯草、枯草花。
藥用部分;果穗或全草。
性味:苦、辛、寒。
歸經(jīng):入肝、膽經(jīng)。
功能:清肝火、散郁結(jié)。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能清泄肝火,善治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羞明流淚、頭痛、眩暈等證,常配伍石決明、菊花等藥。
2.具有良好的清肝火,散郁結(jié)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痰火郁結(jié)所臻的瘰疬、癭瘤、或單用夏枯草煎湯或熬膏服。復(fù)方常與元參、連翹、生牡蠣、尾布伍用。
用量:6-12克。
二)清熱燥濕藥:
?。ㄒ唬S連《本經(jīng)》
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云連的根莖。
別名:雞爪黃連、雅連、古勇連。
處方用名:黃連、川連、五連、雅連。
藥用部分:根莖。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心、肝、膽、胃、醫(yī)學(xué)教育 網(wǎng)原創(chuàng)大腸經(jīng)。
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心除煩。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為清熱燥濕要藥,凡屬濕熱諸證,均可應(yīng)用。其中,尤以腸胃濕熱壅滯之泄瀉,痢疾、療效最佳。古方多單用,病情較復(fù)雜者,常需隨證配伍,例如,濕熱方盛,腹痛里急者配木香;痢疾熱甚者配黃芩,如葛根芩連湯。
2.清熱瀉火作用較強(qiáng),治心火亢盛煩燥不眠配阿膠、芍藥,如黃連阿膠雞子黃湯;治胃熱嘔吐,多與姜汁拌炒用,配吳茱萸,即左金丸;治胃火熾盛的中消,多與知母、天花粉同用。
3.善于清熱解毒,治癰疽癤疔,無名腫毒等證,與黃芩,黃柏等同用,如黃連解毒湯。
用量:3-9克。
禁忌:脾胃虛寒之泄瀉,產(chǎn)后血虛煩熱,小兒痘疹氣虛作瀉等忌用;濕熱病初起不宜早用。
參考資料:
1.本品主要成份為小堿(黃連素),還有黃連堿等。
2.體外實(shí)驗(yàn):對痢疾桿菌、傷寒醫(yī)學(xué)教育 網(wǎng)原創(chuàng)桿菌、大腸桿菌、布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結(jié)核菌等有抑制作用。尤以對痢疾桿菌的作用為強(qiáng)。對皮膚真菌、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在體內(nèi)外均有抗阿米巴原蟲作用。并有增強(qiáng)白細(xì)胞吞噬能力,擴(kuò)張血管,降血壓及解熱作用。
3.臨床上常用于細(xì)菌性及阿米巴痢疾、腸傷寒、肺結(jié)核、百日咳、猩紅熱、砂眼、滴蟲性陰道炎、上頜竇炎,濕疹及化膿性感染等有效。
?。ǘS芩《本經(jīng)》
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芩的根。
別名:枯芩、子芩、條芩。
處方用名:黃芩、子芩、條芩、枯芩 、酒芩。
藥用部分:根。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心、肺、膽、大腸、小腸經(jīng)。
功能:瀉肺火、清濕熱。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長于清熱燥濕,主要用于濕熱瀉痢、濕溫、黃疸、熱淋等證。
2.能清瀉上焦實(shí)火,尤以清肺熱見長。用于肺熱咳嗽,單用枯芩有效,亦可與桑白皮、地骨皮等配伍,以清肺止咳。若熱盛火熾,迫血妄行而引起的出血證,可單用黃芩炭煎服,清熱而又止血;亦可與生地、白茅根等合用。
3.亦能清熱解毒,常與銀花、連翹同用,以治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證。
4.還有清熱安胎作用,常與白術(shù)同用,以治胎熱不安。
用量:3-9克。
禁忌:肺寒咳嗽、胎寒欲墜,無濕熱者忌用。
參考資料:
1.本品含黃芩甙、黃芩素等。黃芩甙水解產(chǎn)生貝加因及葡萄糖醛酸,貝加因有顯著抗菌作用,利尿作用。葡萄糖醛酸有解毒作用。
2.體外實(shí)驗(yàn):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百日咳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等有抗菌作用,并能抑制皮膚真菌及流感病毒。
3.動物實(shí)驗(yàn):有擴(kuò)張血管、降低血壓、利尿、解熱及鎮(zhèn)靜作用,并能抑制腸管蠕動,降低血管滲透性。
4.臨床可用于流感、急性支氣管炎、腸炎、肺炎、菌痢、尿路感染、皮膚各種炎癥,以及高血壓等病。
?。ㄈS柏《本經(jīng)》
為蕓香科落葉喬木植物黃 (關(guān)黃柏)和黃皮樹(川黃柏),除去栓皮的樹皮。
別名:黃 蘗、山屠、 蘗木。
處方用名:黃柏、黃蘗 、川柏、柏皮、炒黃柏。
藥用部分:樹皮。醫(yī)學(xué)教育 網(wǎng)原創(chuàng)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腎、膀胱、大腸經(jīng)。
功能:清濕熱、瀉火、解毒。
主治與應(yīng)用:
1.具清熱燥濕之功,用于多種濕熱證,如泄瀉、痢疾、黃疸、淋證、帶下等。治瀉痢,可配白頭翁、黃連,如白頭翁湯;治黃疸,配以梔子、甘草、即梔子柏皮湯。
2.又可退虛熱,用治陰虛發(fā)熱,骨蒸盜汗以及夢遺滑精等證,常與知母相須為用,既能滋腎陰之虧耗,又能兼瀉妄動之腎火,如知柏地黃丸。
3.又能清熱解毒,用治熱毒瘡瘍、濕疹等證。
用量:3-12克。
禁忌:脾胃虛寒,便溏泄瀉者忌用。
參考資料:
1.本品內(nèi)含小 蘗 鹼、黃柏內(nèi)酯等。其抗菌作用與黃連相似。但黃柏對 肺 炎雙球菌作用最強(qiáng)。
2.還有降低血壓及血糖作用,但對腎上腺素引起的血糖過高無效。
3.本品尚能興奮平滑肌,促進(jìn)膽汁分泌,有苦味健胃作用。
4.黃柏醇有保護(hù)血小板不易破碎的作用。
5.臨床多用于急、慢性菌痢、急性胃腸炎、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泌尿系感染及濕疹等疾病。
?。ㄋ模┮痍悺侗窘?jīng)》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陳的的幼苗。
別名:茵陳蒿、綿茵陳、白蒿。
處方用名;茵陳蒿、綿茵陳、茵陳。
藥用部分:幼嫩莖、葉。
性味:苦、平、微寒。
歸經(jīng):入脾、胃、肝、膽經(jīng)。
功能:清濕熱、黃疸。
主治與應(yīng)用:
1.適用于黃疸。如治陽黃(濕熱黃疸),尿少色黃,有便秘結(jié),配梔子、大黃。如治陰黃(濕寒黃疸),尿少色黃,大便泄瀉,配干姜、附子、甘草。
2.適用于濕熱黃疸,濕重者,如尿少,腹脹、腿腫、配白術(shù)、澤瀉、豬苓、茯苓。
用量:9-15克。
禁忌:因瘀血而引起的發(fā)黃,或血虛萎黃者均忌用。
參考資料:
1.本品含揮發(fā)油、茵陳酮及葉酸等。
2.對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人型結(jié)核桿菌、病原性絲狀菌、猩紅色毛癬菌等有抑制作用。
3.動物實(shí)驗(yàn):有解熱、降血壓、降膽固醇、抑制腸管及麻痹蛔蟲的作用。
4.有利膽、利尿的作用,用于治療傳染性肝炎能縮短療程,減輕癥狀,消除黃疸。
三)清熱涼血藥:
?。ㄒ唬┥攸S《本經(jīng)》
為玄參料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的根。
別名:酒壺花、生白菜、干地黃。
處方用名:生地黃、干地黃。
藥用部分:根莖。
性味:甘、苦、寒。
歸經(jīng):入心、肝、腎經(jīng)。
功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具有清熱涼血及養(yǎng)陰作用,常用于溫?zé)岵?,熱入營血、身熱口干、舌紅或絳等證,多與玄參、犀角等同用,共湊清熱養(yǎng)陰之效,如清營湯。
2.能涼血止血,用于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等證,常與側(cè)柏葉、茜草根等涼血止血藥同用,如四生丸。
3.有生津止渴作用,可用于熱病傷津、舌紅口干或口渴唇燥,常與麥冬、沙參、玉竹等益胃生津藥同用,如益胃湯。并可用于消渴證,口渴多飲,常與天冬、枸杞、山藥、山萸肉等滋補(bǔ)肝腎藥同用。
鮮地黃,亦稱鮮生地,作用于干生地相近似,而涼血、生津效果尤佳。適宜于熱病傷陰,舌絳煩渴及血熱妄行吐衄下血等證。
用量:9-20克。
禁忌:本品性較滋膩,脾胃虛弱腹?jié)M便溏者慎用。
參考資料;
1.本品含地黃素、甘露醇、鐵質(zhì)、維生素甲等。
2.中等量對動物有顯著強(qiáng)心作用,使血壓升高,對衰弱的心臟作用尤為顯著;小劑量可使血管收縮,大劑量則使血管擴(kuò)張。此外,還有利尿、降血糖的作用。
3.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ǘ┠档てぁ侗窘?jīng)》
為毛茛科多年生落葉小灌木植物牡丹的根皮。
別名:花王、丹皮、粉丹皮。
處方用名:牡丹皮、丹皮、粉丹皮、花王皮。
藥用部分:根皮。
性味:辛、苦、微寒。
歸經(jīng):入心、肝、腎經(jīng)。
功能: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具有清熱涼血作用,適用于熱病發(fā)斑疹、血熱吐血、衄血等證。通常與生地同用,重者可與犀角配伍,如犀角地黃湯。亦可用于熱入血分,夜熱早涼、骨蒸無汗,常與青蒿、鱉甲等同用,如青蒿鱉甲湯。
2.又具活血行瘀作用,可用于血閼閉經(jīng)、痛經(jīng),或瘀血積聚,腹中包塊等證,可與桂枝、茯苓、桃仁等同用,如桂枝茯苓丸。
3.既能清熱涼血,又能活血行瘀,可用于腸癰,常配伍大黃、冬瓜仁等,如大黃牡丹皮湯。
用量:3-9克。
禁忌:孕婦及月經(jīng)過多禁用。
參考資料:
1.丹皮煎劑做體外試驗(yàn),對傷寒、痢疾、大腸、綠膿、變形桿菌、霍亂弧菌等革蘭氏陰性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均有較強(qiáng)抗菌作用。
2.本品尚有解熱與顯著的降壓作用。
3.本品并能使子宮內(nèi)膜充血而有通經(jīng)作用。
4.臨床可用于多種熱性傳染病,并對過敏性鼻炎及中耳炎術(shù)后,有一定的脫敏及抗菌消炎作用。
?。ㄈ┬ⅰ侗窘?jīng)》
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參(浙玄參)的根。
別名:元參、黑參、烏元參。
處方用名;玄參、元參、黑元參、黑玄參。
藥用部分:根。
性味:甘、苦、寒。
歸經(jīng):入肺、胃、腎經(jīng)。
功能:養(yǎng)陰生津、清熱解毒。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既清熱瀉火,又可滋養(yǎng)津液,因而熱毒實(shí)證、陰虛內(nèi)熱證均可使用。適用于熱病傷陰,斑疹、口渴煩熱、便秘及咽喉腫痛等,常配麥冬、生地等,如增液湯。
2.本品有解毒散結(jié)之功,適用于陰虛火旺、痰火郁結(jié)所致的瘰疬、痰核、癭瘤等證,常用于治淋巴結(jié)結(jié)核,常與牡蠣,浙貝母同用,如消瘰丸。
3.治咽白喉,玄參15克 白芍9克 生地9克 麥冬9克 水煎服。
用量:9-15克。
禁忌: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不宜用;反藜蘆。
參考資料:
1.本品含有玄參素、生物鹼、糖類、脂肪酸等。
2.微量對動物心臟有輕度強(qiáng)心作用,量大則使心臟呈中毒現(xiàn)象,并能使血管擴(kuò)張,降低血壓,尤對腎型高血壓的降壓作用較為的明顯,又能使血糖下降。
3.本品浸液對各種皮膚癬菌有抑制作用。臨床報(bào)導(dǎo),本品配當(dāng)歸、銀花、甘草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有效。
(四)犀角《本經(jīng)》
為脊椎動物犀科犀牛的角。
處方用名:犀角、烏犀角、廣角。
藥用部分:牛角。
性味:咸、寒。
歸經(jīng):入心、肝、胃經(jīng)。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清心安神。
主治與應(yīng)用:
1.具有涼血止血作用,可用于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等證,常與生地、丹皮、赤芍等清熱涼血藥同用,如犀角地黃湯。
2.能清心熱,安神定驚,較多用于濕熱病、熱盛火熾、壯熱不退、神昏譫語等證,常與生地、玄參、連翹等同用。如清宮湯。
3.既能瀉火解毒,又能涼血消斑,故又可用于溫?zé)岵岫緹胧?,斑疹以及丹毒等證。
用量:1.5-6克。
注意事項(xiàng):
1.孕婦慎用,畏川烏、草烏。
2.用時(shí)多磨汁,或銼末沖服。
附藥:水牛角。
水牛角為牛科動物水牛的雙角。
本品療效與犀角相近,而沿用已久,近年廣東、天津、江西等地臨床報(bào)道,用水牛角代替犀角,治療溫?zé)岵〖靶簾嶙C,效果亦良好,但用量甚大,應(yīng)為犀角的8-10倍,銼末沖服或銼碎先煎。
四)清熱解毒藥:
?。ㄒ唬┙疸y花《別錄》
為忍冬科多年生植物金銀花的花蕾。
別名:二花、忍冬花、二寶花。
處方用名:金銀花、雙寶花、銀花 、忍冬花、雙花。
藥用部分:花蕾和藤莖。
性味:甘,寒。
歸經(jīng):入肺、胃、心經(jīng)。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具有較強(qiáng)的清熱解毒作用,常用于熱毒腫瘍,癰疽癤疔等,可與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飲。
2.本品有清熱解毒作用,又兼宣散作用,故宜用于外感風(fēng)熱與溫病初起,常與連翹、荊芥、薄荷等同用,如銀翹散。
3.兼能治熱毒瀉痢??蓡斡茫嗫膳c黃芩、白芍等同用。
用量:15-30克。
禁忌;虛寒之泄瀉、癰疽屬陰性者不宜使用。
附:金銀藤(忍冬藤):為忍冬之嫩莖,功效同花。常代金銀花應(yīng)用,但作用稍差,多用于研末外敷瘡用。因有通絡(luò)作用,亦可用于關(guān)節(jié)紅腫熱痛或風(fēng)熱痹痛等證。
用量:15-60克。
參考資料:
1.本品主要含水犀草素-7-葡萄糖甙,環(huán)已六醇及皂甙。
2.體外實(shí)驗(yàn):金銀花抗菌作用廣泛,對痢疾、傷寒、付傷寒、大腸、變形、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革蘭氏陰性菌及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百日咳桿菌等革蘭陽性菌均有較強(qiáng)的抗菌作用。對多種皮膚癬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多用于流感及各種炎癥,近年來新制劑銀黃片(銀花、黃芩)治療上感、扁桃腺炎獲得較好療效,有抗菌、消炎、解熱作用。
4.此外本品煎劑有短時(shí)間的升高血糖作用。
?。ǘ┻B翹 《本經(jīng)》
為木犀科落葉灌木植物連翹的果實(shí)。
別名:三廉、連殼、青翹。
處方用名:連翹、連翹殼、連翹心。
藥用部分;果實(shí)。
性味:苦、微寒。
歸經(jīng):入心、膽經(jīng)。
功能: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能清熱解毒。廣泛應(yīng)用于各種熱證和外感風(fēng)熱或溫病初起,有發(fā)熱重、微惡寒、咽痛、口渴、苔薄黃、脈浮數(shù)等證,常與金銀花同用,如銀翹散。
2.既能清熱解毒,又可消癰散結(jié),故常用于各種癰疽瘡毒及瘰疬等,為瘡家之要藥。治癰疽瘡毒屬陽證實(shí)熱者,多與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等同用;治瘰疬則多與夏枯草、海帶、牡疬等同用。
3.適用于過敏性紫癜,連翹9克 赤芍6克 麻黃3克 甘草6克,水煎服。
用量:9-15克。
禁忌:虛寒陰疽忌用。
參考資料:
1.含連翹甙 、蘆丁、皂甙及揮發(fā)油。
2.體外實(shí)驗(yàn):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百日咳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結(jié)核桿菌、皮膚真菌有抗菌作用。
3.含有豐富的蘆丁,可增強(qiáng)毛細(xì)血管抵抗力,降低其滲透性,故可用于紫癜。
4.果皮中的齊墩果醇酸有強(qiáng)心利尿作用。
5.臨床上用于過敏性紫癜及泌尿系感染有一定效果。
?。ㄈ┢压ⅰ缎滦薇静荨?/P>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的全草。
別名:婆婆丁、黃花地丁。
處方用名;蒲公英、黃花地丁、蒲公丁。
藥用部分:全草。
性味:苦、甘、寒。
歸經(jīng):入肝、胃經(jīng)。
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之力較強(qiáng),常用于治癰疽疔毒、肺癰、腸癰、目赤腫痛等。對于乳癰效果尤佳,單用即可。治癰疽疔毒,多與金銀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飲。
2.又兼利濕作用,治濕熱黃疸多與茵陳同用;治熱淋多與白茅根、金錢草同用。近代用治急性傳染性肝炎及尿路感染。
用量:9-20克。
禁忌:癰疽屬陰證及已潰者,不宜使用。
參考資料:
1.內(nèi)含甘露醇、天冬素、皂甙、酷氨酸脂及葉酸等。
2.體外實(shí)驗(yàn):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顯著抑制作用。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及多種皮膚癬菌有抑制作用。
3.有疏通阻塞之乳腺管的作用,用于治療乳腺炎有效。還常用于各種膿性炎癥。
4.對消化不良,習(xí)慣性便秘,蛇咬傷早期有效。
5.鮮蒲公英100克(干品60克)、白菊花15克,煎湯,口服及熏洗患眼,可治療各種眼疾。尤其對單純性結(jié)合膜炎、眼瞼炎、麥粒腫等有效。蒲公英根搗碎取汁,待凝后涂敷可治燙傷。
?。ㄋ模┌逄m根(附大青葉)《別錄》
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菘蘭或大青的根。
處方用名:板蘭根。
藥用部分:根。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心、胃經(jīng)。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利咽喉。
主治與應(yīng)用:
1.適用于感受風(fēng)溫時(shí)毒,入侵肺胃而發(fā)病的大頭瘟、咽喉腫痛、配連翹、牛蒡子、玄參、馬勃、甘草。
2.適用于腮腺炎、板蘭根30克,水煎服。
3.還用于治療肝炎、配龍膽草。
用量:9-24克。
禁忌:脾虛胃寒、陰虛喉痹、無實(shí)火熱毒者忌用。
附;大青葉:別名藍(lán)草。處方用名:大青葉、大青、馬藍(lán)葉。板蘭根的葉子也稱大青葉。一般常用的為蓼科植物蓼藍(lán)的葉。功用大致與板蘭根同,長于清瘟解毒,多用于防治多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如流感、流腦、乙腦、腮腺炎及大葉性肺炎和敗血癥等疾病。用量9-15克。
參考資料:
1.大青葉有抗病毒,殺滅鉤端螺旋體作用。臨床報(bào)道、大青葉煎劑,治療流行性腮腺炎,一般3-4天獲得痊愈。
2.板蘭根為廣譜抗菌藥,對多種革蘭氏陰性與陽性均有抗菌作用。對流感、流腦、乙腦、丹毒、猩紅熱、產(chǎn)褥熱等病都有很好療效。并可治麻疹及小兒夏季熱等病。
(五)紫花地丁《本草綱目》
為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
處方用名:全草。
性味:苦、辛、寒。
歸經(jīng):入心、肝經(jīng)。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有較強(qiáng)的清熱解毒作用,多用于癰疽癤疔、丹毒、乳癰、腸癰等證。鮮品可搗汁,基渣敷患處。復(fù)方多與蒲公英、金銀花、紫背天葵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飲。
2.可解蛇毒,用治毒蛇咬傷,可用鮮品搗汁服,其渣加雄黃少許搗勻外敷。
用量:10-20克。
?。~腥草《別錄》
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全草
別名:側(cè)耳根、蕺菜。
處方用名:魚腥草。
藥用部分:全草。
性味:辛、微寒。
歸經(jīng);入肺經(jīng)。
功能:清熱解毒,消癰排膿。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以清肺見長,治痰熱壅肺而引起的肺癰吐膿血之要藥,常與桔梗、蘆根、冬瓜仁、苡仁同用。
2.能消癰退腫,善治實(shí)熱癰毒,多單味水煎服,并用鮮草搗敷患處,亦可與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同用。
用量:15-30克。外用適量。
(七)白頭翁《本經(jīng)》
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頭翁的根。
處方用名:白頭翁。
藥用部分:根。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大腸經(jīng)。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主治與應(yīng)用:
本品能清熱解毒,并可涼血,為治痢專藥。主要用于熱毒血痢、發(fā)熱腹痛、下痢膿血、里急后重等證。可單用,亦可配伍黃連、黃柏、秦皮同用,如白頭翁湯。
用量:6-15克。
注意事項(xiàng):脾胃寒者慎用。
(八)敗醬草《本經(jīng)》
為敗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花敗醬的全草。
處方用名:敗醬、敗醬草。
藥用部分:全草。
性味:辛、苦、微寒。
歸經(jīng):入胃、大腸、肝經(jīng)。
功能: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
主治與應(yīng)用:
1.本品能泄熱解毒,散結(jié)排膿,善治內(nèi)癰,尤多用于腸癰。如薏苡附子敗醬散,即以本品配苡仁、附子,治腸癰膿已成者?,F(xiàn)在經(jīng)過不同配伍,亦可治療腸癰膿未成者。用治肺癰高燒,咳唾膿血,以配魚腥草、蘆根、桔梗等。
2.能祛瘀止痛,可用于血滯的胸腹疼痛,以及血滯經(jīng)痛均可單用煎服。
用量:9-30克。
天
張鈺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詳情張鈺琪 9月23日 19:3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