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胃手術后遠期并發(fā)癥——膽汁反流性殘胃炎
概述
胃切除術后膽汁反流性殘胃炎是指胃切除術后由于失去幽門致膽汁反流而引起的胃炎。反流液含膽汁呈堿性故又稱胃切除后堿性反流性胃炎。長期觀察表明,胃切除術后慢性淺表性或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fā)病率達95%,其中大多數(shù)可能與膽汁反流有關。畢氏Ⅱ式術后的發(fā)病率高于畢氏Ⅰ式。本癥的發(fā)病原因有二,其一由于胃竇切除,失去了胃泌素對壁細胞的刺激,導致殘胃萎縮;其二由于膽汁反流,膽酸破壞胃粘膜屏障,使氫離子從胃腔內(nèi)回滲,擴散到粘膜及粘膜下層,持續(xù)釋放組織胺使粘膜血管通透性改變、粘膜水腫,蛋白水解酶釋出,最終導致粘膜產(chǎn)生炎癥、出血、糜爛甚至潰瘍。
臨床表現(xiàn)
1.多于胃切除術后2年發(fā)生;2.上腹部持續(xù)性燒灼痛或胸骨后灼痛,進食后加重,服制酸藥不能緩解;3.惡心、嘔吐,嘔吐物常有膽汁,嘔吐常發(fā)生于夜間,呈非噴射性,嘔吐后癥狀不能緩解,嘔吐可隨時間推移而減輕;4.部分病例可有上消化道出血;5.后期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
診斷依據(jù)
1.有胃切除史;2.有上腹或胸骨后燒灼痛、進食加重,制酸藥不能緩解;3.有膽汁性嘔吐;4.后期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5.胃液分析為胃酸缺乏或低下,上胃腸鋇餐檢查無輸出襻梗阻表現(xiàn)。內(nèi)鏡可見膽汁反流入殘胃、殘胃粘膜黃染,膽汁斑塊組織活檢可見胃粘膜炎細胞浸潤或萎縮性改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變。
治療原則
1.飲食調(diào)節(jié);2.促進胃排空、防止膽汁反流;3.中和膽汁及對癥處理;4.必要時手術治療。
用藥原則
1.早期病例以口服基本藥A和西沙必利治療為主(適當選擇)。2.后期病人以對癥治療、支持療法為主。3.經(jīng)內(nèi)科治療無效,癥狀嚴重者,可進行Y型空腸吻合術(Roux-en-Y)。
輔助檢查
1.典型病例檢查專案以框限“A”為主;2.嚴重病例出血、貧血、消瘦、腹瀉需與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結(jié)腸癌等鑒別時檢查專案包括“A”、“B”。
療效評價
1.治愈:癥狀消失,能正常飲食,內(nèi)鏡示殘胃粘膜恢復正常;2.好轉(zhuǎn):癥狀減輕或基本消失,基本上恢復正常飲食,內(nèi)鏡示殘胃粘膜仍有不同程度炎癥存在。3.未愈:癥狀無改善,內(nèi)鏡提示殘胃病變無改變。
專家提示
本癥是由于胃切除術后失去幽門功能而造成膽汁反流入殘胃而形成殘胃炎。因此,術前應考慮并發(fā)本病的可能性,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和手術指征。對已形成的胃炎,重點設法阻止膽汁反流。目前所用的藥物,一是吸咐或中和膽汁,減少已反流入殘胃的膽汁對粘膜的損害;二是促進殘胃排空,盡可能減少膽汁的反流。有關促進胃腸排空的藥物,目前已由第一代胃腸動力藥胃復安,發(fā)展到第二代有嗎丁琳、第三代的西沙必利。西沙必利具有促動力作用強、為全消化道動力藥物,副作用少,并可選擇刀遲喜,以吸附膽鹽。本癥以藥物治療為主,嚴重者可采用Roux-en-y胃空腸吻合術以阻止堿性腸內(nèi)容物反流入胃,但此手術尚未被公認用作預防措施。
上一篇: 普外:胃十二指腸潰瘍瘢痕性幽門梗阻
下一篇: 普外:胃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