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新生兒頜骨骨髓炎(osteomyelitis of the jaw in the neonate)新生兒頜骨骨髓炎一般指發(fā)生在出生后3個月以內的化膿性中央性頜骨骨髓炎。由于其病因、病變過程、治療原則等臨床特點均有別于一般性化膿性骨髓炎。新生兒頜骨骨髓炎主要發(fā)生在上頜骨,下頜骨極為罕見。故主要討論新生兒上頜骨骨髓炎。
病因
新生兒頜骨骨髓炎的感染來源多為血源性,但亦可因牙齦損傷或母親患化膿性乳腺炎,哺乳時病原菌直接侵入而引起?;紲I囊炎或鼻淚管炎時也可伴發(fā)上頜骨骨髓炎。新生兒上頜骨骨髓炎的感染細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感染也時有發(fā)生。
臨床表現(xiàn)
嬰幼兒上頜骨骨髓炎起病急發(fā)展快癥狀重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
?。?)全身癥狀:高熱畏寒,體溫可高達40℃以上,患兒不欲飲食,煩躁哭鬧,夜臥不安,嚴重時可出現(xiàn)抽搐、昏迷等癥。
(2)檢查所見:患側鼻腔粘膜腫脹,有粘膿性或膿性分泌物,間或有血性分泌物,少數(shù)患兒可有嚴重的呼吸困難。患兒一側面頰部、硬腭或牙槽處紅腫,伴有眼瞼腫脹、結膜水腫,或有眼球突出、移位、眼肌麻痹等。2~3日后齒齦、硬腭、下瞼和內外眥部可以形成膿腫,有的可發(fā)展成為眼眶蜂窩織炎、眶內膿腫或顴部膿腫,以后膿腫自行破潰,形成瘺管。
?。?)多數(shù)病例在引流排膿后體溫正常、癥狀緩解,瘺管可以愈合,也有繼續(xù)發(fā)展,上頜骨有死骨形成,牙胚也隨之壞死脫落,終于形成持續(xù)性瘺管或口、腭變形。
?。?)X線拍片對本病的早期診斷價值不大,晚期可顯示上頜骨骨質疏松、破壞及死骨形成等。
診斷與鑒別診斷
診斷
1、體格檢查:患兒一側面頰部、硬腭或牙槽處紅腫,伴有眼瞼腫脹、
結膜水腫,或有眼球突出、移位、眼肌麻痹等。2~3日后齒齦、硬腭、下瞼和內外眥部可以形成膿腫,有的可發(fā)展成為眼眶蜂窩織炎、眶內膿或顴部膿腫,以后膿腫自行破潰,形成瘺管。
2、血常規(guī)。
3、膿液涂片或細菌培養(yǎng)。
鑒別診斷
主要靠病史、臨床表現(xiàn)及局部檢查,而X線片幫助不大,有時需與腫瘤和眶周蜂窩織炎相鑒別。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
治療
新生兒、嬰幼兒頜骨骨髓炎的治療原則,急性期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宜先作抗生素藥物敏感試驗再選擇用藥。若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不敏感時,可選用新青霉素或廣譜抗生素,如氯林可霉素等。
用藥原則必須足量,至少10~14天或到癥狀完全消失后,再繼續(xù)用1~2周,以鞏固療效,避免復發(fā)。如有膿腫形成,應在適當部位作切開引流,經(jīng)X線檢查證明有死骨形成并已與健康骨分離時,可經(jīng)口內或鼻腔摘除死骨,以免愈合后形成疤痕畸形。對全身情況較差的新生兒、嬰幼兒,應注意支持療法如補充維生素和增加營養(yǎng)等。
新生兒上頜骨骨髓炎發(fā)病急、病情重、全身癥狀變化快,在治療應采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 臨床上首先應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同時應注意患兒全身情況的變化,給予必要的對癥及支持療法,并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調整抗生素的應用。一旦眶周、牙槽骨或腭部形成膿腫,要及早切開引流。如果全身中毒癥狀明顯而局部雖未進入化膿期,必要時施行早期切開引流,也可獲得緩解全身中毒癥狀及防止局部感染繼續(xù)擴散的效果。新生兒上頜骨骨髓炎急性期如果處理得當,可得到治愈,而不轉入慢性期。
新生兒上頜骨骨髓炎常有瘺孔排膿,換藥時,最好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溶液沖洗,效果較好??趦扔携浛渍邞⒁夥乐鼓撘赫`吸引起肺部并發(fā)癥。如病情轉入慢性期,已形成死骨,但全身癥狀好轉,局部腫脹基本消退,死骨清除術亦不急于進行,因新生兒或嬰幼兒上頜骨骨壁較薄,骨質松軟,死骨片均較小,往往可隨膿液從瘺孔排出而自愈。如果牙胚受炎癥侵及而壞死,不能從瘺管排出時,可略擴大創(chuàng)口取出壞死牙胚,但未感染的牙胚要盡量保留。如死骨較大不能排出,手術摘除時也要盡量保守,僅摘除已分離的死骨,否則會加重頜骨破壞,影響頜骨發(fā)育,遺留頜面及牙頜系統(tǒng)畸形或咬合功能紊亂。新生兒上頜骨骨髓炎治愈后,面部及眶周遺留的瘢痕畸形,可待適當時機進行二期整復手術。
預防
預防方面要重視產婦及新生兒、嬰幼兒的保健,加強產房及新生兒、嬰幼兒的醫(yī)療護理,防止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特別注意口腔衛(wèi)生護理。
1、分娩時避免損傷牙槽粘膜,防止產道細菌可以經(jīng)損傷處進入上頜骨引起感染
2、在用小匙、奶瓶喂養(yǎng)時,要小心謹慎,以防損傷口腔粘膜或牙胚
3、患乳腺炎的母親要停止繼續(xù)哺乳,減少感染直接擴散至上頜骨而形成骨髓炎的可能
4、保證嬰兒的營養(yǎng)供應,提高身體抵抗力,減少受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