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潤燥劑的知識相信2019年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考生比較感興趣,為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解答滋陰潤燥劑的知識如下:
增液湯
《溫病條辨》
【組成】玄參一兩 麥冬八錢 細生地八錢
【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則與飲令盡;不便,再作服。
【功用】增液潤燥。
【主治】陽明溫病,津虧便秘證。大便秘結,口渴,舌干紅,脈細數(shù)或沉而無力。
【配伍意義】本方所治之證為熱病耗損津液,陰虧液涸,不能濡潤大腸所致,所謂“無水舟停”證。治宜增液潤燥,增水行舟。重用玄參為君,滋陰潤燥,壯水制火,啟腎水以滋腸燥。生地清熱養(yǎng)陰,壯水生津,以增玄參滋陰潤燥之力;麥冬滋養(yǎng)肺胃陰津以潤腸燥,共為臣藥。本方咸寒苦甘同用,旨在增水行舟,非屬攻下,欲使其通便,必須重用,故名“增液湯”。
麥門冬湯
《金匱要略》
【組成】麥門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參三兩 甘草二兩 粳米三合 大棗四枚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功用】清養(yǎng)肺胃,降逆下氣。
【主治】
1.虛熱肺痿。咳嗽氣喘,咽喉不利,咳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
2.胃陰不足證。嘔吐,納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
【配伍意義】本證由肺胃陰虧,虛火上炎,氣機逆上所致。治宜清養(yǎng)肺胃,降逆下氣。重用麥門冬為君,入肺胃兩經,養(yǎng)陰生津,滋液潤燥,以清虛熱。臣以人參益氣生津。佐以甘草、粳米、大棗益胃氣,養(yǎng)胃陰,合人參益胃生津,津液充足,自能上歸于肺,此“培土生金”之法。佐以少量半夏,降逆下氣化痰,雖屬辛溫之性,但麥門冬七倍于半夏,則其燥性減而降逆之用存,且能開胃行津以潤肺,麥冬得半夏則滋而不膩,相反相成。甘草并能潤肺利咽,調和諸藥,為佐使。本方配伍特點有二:一則體現(xiàn)“培土生金”“虛則補母”之治,二是大量甘潤劑中少佐辛燥之品,藥僅六味,主從有序,潤燥得宜,滋而不膩,燥不傷津。
養(yǎng)陰清肺湯
《重樓玉鑰》
【組成】大生地二錢 麥冬一錢二分 生甘草五分 玄參錢半 貝母八分 丹皮八分 薄荷五分 白芍炒,八分
【用法】水煎服。一般日服一劑,重證可日服二劑。
【功用】養(yǎng)陰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白喉之陰虛燥熱證。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并逐漸擴展,病變甚速,咽喉腫痛,初起或發(fā)熱或不發(fā)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脈數(shù)無力或細數(shù)。
【配伍意義】白喉多由素體肺腎陰虛蘊熱,復感燥氣疫毒時邪所致。治宜養(yǎng)陰清肺,兼散疫毒。重用大生地甘寒入腎,滋陰壯水,清熱涼血,為君藥。玄參滋陰降火,解毒利咽,麥冬養(yǎng)陰清肺,共為臣藥。佐以丹皮清熱涼血,散瘀消腫;白芍斂陰和營泄熱;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散結;少量薄荷辛涼散邪,清熱利咽。生甘草清熱解毒利咽,并調和諸藥,以為佐使。諸藥配伍,邪正兼顧,養(yǎng)肺腎之陰以扶正,涼血解毒,散邪利咽以祛毒。
百合固金湯
《慎齋遺書》
【組成】熟地 生地 當歸身各三錢 白芍 甘草 桔梗 玄參 貝母 麥冬 百合各一錢半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養(yǎng)肺腎,止咳化痰。
【主治】肺腎陰虧,虛火上炎證。咳嗽氣喘,痰中帶血,咽喉燥痛,頭暈目眩,午后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配伍意義】本證由肺腎陰虧所致。治宜滋養(yǎng)肺腎之陰血,兼以清熱化痰止咳。方中百合甘苦微寒,滋陰清熱,潤肺止咳;生地、熟地并用,滋腎壯水,生地兼能涼血止血。三藥相伍為君,潤肺滋腎,金水并補。麥冬協(xié)百合以滋陰清熱,潤肺止咳;玄參助二地滋陰壯水,以清虛火,兼利咽喉,共為臣藥。當歸治咳逆上氣,伍白芍以養(yǎng)血和血;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倶為佐藥。桔梗宣肺利咽,化痰散結,并載藥上行;生甘草清熱瀉火,調和諸藥,共為佐使藥。本方配伍特點有二:一為滋腎保肺,金水并調,尤以潤肺止咳為主;二為滋養(yǎng)之中兼以涼血止血,宣肺化痰,標本兼顧,但以治本為主。
推薦閱讀:
關于2019年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報名及復習相關問題匯總
2019年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醫(yī)師資格考試政策解讀百問百答(1-10)
2019年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醫(yī)師資格考試政策解讀百問百答(11-20)
【政策解讀】2019年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醫(yī)師資格考試百問百答(21-30)
以上是“2019年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方劑學》重點難點—滋陰潤燥劑”的全部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