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尿毒清顆粒
【藥物組成】大黃、黃芪、丹參、川芎、何首烏(制)、黨參、白術(shù)、茯苓、桑白皮、苦參、車前草、半夏(姜制)、柴胡、菊花、白芍、甘草。
【功能】通腑降濁,健脾利濕,活血化瘀。
【主治】脾腎虧損,濕濁內(nèi)停,瘀血阻滯所致的少氣乏力、腰膝酸軟、惡心嘔吐、肢體浮腫、面色萎黃;以及慢性腎功能衰竭(氮質(zhì)血癥期或尿毒癥早期)見上述證候者。
【方義簡釋】方中大黃苦寒,善通腑降濁、活血祛瘀;黃芪甘微溫,善補氣升陽、利水消腫,是補脾利水之要藥;丹參苦泄寒清,善活血祛瘀、涼血清心;川芎辛溫行散,善活血行氣。四藥合用,善通腑降濁、健脾利濕、活血化瘀,恰中病的,故共為君藥。制何首烏甘補,善補肝腎,益精血,通便;黨參甘平而補,善補中益氣、養(yǎng)血生津;白術(shù)甘溫苦燥,善補氣健脾、燥濕利水;茯苓甘淡,善健睥、利水滲濕。四藥合用,既補肝腎、益精血,又健睥利濕化濁,故共為臣藥。桑白皮甘寒清利,善瀉肺利水消腫;苦參苦寒清燥,既善清熱燥濕,又利尿而導(dǎo)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出;車前草甘寒清利,善清熱利水通淋,以助君藥清泄?jié)駶幔唤胂男翜卦锷?,善燥濕降濁、降逆止嘔;柴胡苦辛微寒,善疏肝、升舉清陽;菊花甘苦微寒,善清利頭目、清熱解毒;白芍甘酸微寒,既養(yǎng)血柔肝止痛,又“散惡血、去水氣”,“通宣臟腑擁氣”。七藥合用,既祛除濕濁、升舉清陽,又養(yǎng)血疏肝、降逆止嘔,故共為佐藥。甘草甘平,既解毒,又調(diào)和諸藥,故為使藥。全方配伍,苦降甘補辛行,共奏通腑降濁、健脾利濕、活血化瘀之功,故善治脾腎虧損、濕濁內(nèi)停、瘀血阻滯所致的少氣乏力、腰膝酸軟、惡心嘔吐、肢體浮腫、面色萎黃;亦可用于慢性腎功能衰竭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溫開水沖服。一日 4 次:6、12、18 時各服 1 袋;22 時服 2 袋。每日最大服用量為 8 袋;也可另定服藥時間,但兩次服藥間隔勿超過 8 小時。
【注意事項】肝腎陰虛證慎用。因服藥每日大便超過 2 次,可酌情減量,避免營養(yǎng)吸收不良和脫水。對 24 小時尿量<1500ml 患者,服藥時應(yīng)監(jiān)測血鉀。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晚期非本品所宜。避免與腸道吸附劑同時服用。忌食肥肉、動物內(nèi)臟、豆類及堅果果實等高蛋白食物。應(yīng)低鹽飲食,并嚴(yán)格控制入水量。
【規(guī)格】每袋裝 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