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芍藥湯的組方原理及鑒別應用,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專門整理如下,請各位中藥學職稱考生仔細查看。
來源: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組成:芍藥一兩(30g), 當歸半兩(15g) ,黃連半兩(15g) ,檳榔、木香、甘草炒各二錢(各6g), 大黃三錢(9g) ,黃芩半兩(15g), 官桂二錢半(5g)。
用法:上藥畋咀,每服半兩(15g),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后溫服?,F(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能:清熱燥濕,調氣和血。
主治:濕熱痢疾。腹痛,便膿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弦數(shù)。
方解:本方證是由濕熱壅滯腸中,氣血失調所致。濕熱下注大腸,搏結氣血,釀為膿血,而為下痢赤白;腸道氣機阻滯則腹痛,里急后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象弦數(shù)等俱為濕熱內蘊之象。治宜清熱燥濕,調和氣血。方中重用芍藥柔肝調血,緩急以止瀉痢腹痛,是治痢之要藥,為君藥。黃芩、黃連性味苦寒,人大腸經(jīng),功擅清解腸中熱毒,燥濕以止痢;大黃瀉熱破瘀,攻積通便,為“通因通用”之舉,以除腸中積滯瘀血,與芩、連相伍,清中有瀉,為臣藥。木香、檳榔行氣導滯,助大黃排除腸中積滯,即“調氣則后重自除”,當歸養(yǎng)血和血,助芍藥養(yǎng)血益陰,與大黃合用,又有行瘀之用,即“行血則膿便自愈”;方以少許肉桂溫而行之,是為反佐,既可助歸、芍行血和營,又防苦寒傷中,不致有冰伏之患。共為佐藥。炙甘草和中調藥,與芍藥相配,又能緩急止痛,亦為佐使。諸藥合用,濕去熱清,氣血調和,故下痢可愈。
鑒別應用:芍藥湯治濕熱痢,乃因腸腑氣血瘀滯化為膿血而成,以腹痛,便膿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為特點;白頭翁湯治疫毒血痢,是因熱邪深陷血分,熏灼腸胃氣血之故,以腹痛,瀉下膿血,赤多白少,渴欲飲水,里急后重,肛門灼熱,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為特點。兩方主要區(qū)別在于:芍藥湯是通調中兼有清化,白頭翁湯是清解中兼有澀止。
更多2020中藥學職稱考試相關資訊歡迎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中藥學職稱欄目!我們提供2020中藥學職稱考試復習資料、備考技巧、政策動態(tài)及模擬試卷,助力你的2020中藥學職稱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