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本品所含的異硫氰酸芐酯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酵母菌、20種真菌及數(shù)十種其它菌株均有抗菌作用,對革蘭氏陰性或陽性細菌的有效抑菌濃度為1:10(2)-3×10(2)。白芥子水浸液在試管內(nèi)對堇色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作用。黃芥子甙水解產(chǎn)生甙元芥子油亦具殺菌作用。
2.刺激作用:白芥子甙,本身無刺激作用,遇水后經(jīng)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揮發(fā)性油(白芥子油)。芥子油的主要成分異硫氰酸烯丙酯具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能使皮膚發(fā)紅、溫暖,甚至引起水泡。
【白芥子臨床應用】
①治療慢性氣管炎
用10%或20%的白芥于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次選2~3穴,每穴注射0.5~1毫升,每日1次,7~10天為一療程。一個療程結(jié)束后休息3~4天。再行第二個療程。取穴:喘息型以膻中、定喘、肺俞、天突為主,單純型以天突、中腑、肺俞為主。交替應用。149例患者經(jīng)1~2療程,其中單純型70例,臨床治愈10例,顯效19例,好轉(zhuǎn)24例,無效17例,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總有效率為75.7%;喘息型79例,臨床治愈11例,顯效29例,好轉(zhuǎn)27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84.9%.另據(jù)157例哮喘型患者的觀察結(jié)果,有效率為75.8%,顯效率為35%.本藥對慢性氣管炎主要癥狀和體征的消減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從見效的快慢和好轉(zhuǎn)的程度來看,以平喘作用較好,多數(shù)患者治療后痰易吐出,隨之氣喘明顯減輕,以后咳嗽逐步減輕,但無明顯消炎作用。
②治療膝部腫痛
取白芥子(或黑色芥菜子)2兩研末,用燒酒或黃酒調(diào)成糊狀,包敷患處,干了就換,以局部發(fā)泡為度。治療兩例,均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