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
“疳”有兩種含義:一為“疳者甘也”,謂其病由恣食肥甘厚膩所致;二為“疳者干也”,是指病見氣液干涸,形體干癟消瘦的臨床特征。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言其病機和癥狀。由于本病起病緩慢,病程較長,遷延難愈,嚴重影響小兒生長發(fā)育,甚至導致陰竭陽脫,卒然而亡。故前人視為惡候,列為兒科四大要證之一。
疳之病名,首見于《諸病源候論。虛勞骨蒸候》:“蒸盛過傷,內則變?yōu)轲?,食人五臟。”指出疳為內傷慢性疾病,病可涉及五臟。嗣后,歷代醫(yī)家多有闡述?!讹B囟經(jīng)》列舉了17種不同的疳病。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小兒藥證直訣。脈證治法》:“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明確指出疳證-的病位、病機變化主要在脾胃。關于疳證的命名與分類,歷代醫(yī)家認識不一,《證治準繩。幼科》集諸家之論,列舉疳證61候;《醫(yī)宗金鑒,。幼科心法要訣》又重新劃分為疳證19候??偟臍w納起來,大致有:①按五臟命名:如肝疳、心疳、脾疳、肺疳、腎疳。②按病因命名:如熱疳、冷疳、哺露疳、食疳、蛔疳等。③按病位命名:如外疳、內疳、口疳、牙疳、眼疳、鼻疳、腦疳、脊疳等。④按病情分類:如疳氣、疳虛、疳極、干疳等。⑤按病證命名:如疳瀉、疳痢、疳腫脹、疳渴、疳嗽、丁奚疳等。眾說不一,臨床難以掌握運用。目前參照古代文獻資料,結合病程和病情,執(zhí)簡馭繁,將疳證分為疳氣、疳積、干疳三類。以前由于生活水平低下,本病發(fā)病率較高,可見于各年齡兒童,且無明顯的季節(jié)性。隨著生活水平和醫(yī)學水平的提高,本病發(fā)病率逐漸降低,病情也逐漸減輕。目前,本病多見于5歲以下兒童,且以疳氣為主,干疳少見。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