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胺嗪的枸櫞酸鹽稱海群生。
抗蟲作用和臨床應(yīng)用
服用乙胺嗪后,班氏絲蟲和馬來絲蟲的微絲蚴迅速從患者血液中減少或消失。對淋巴系統(tǒng)中的成蟲也有毒殺作用,但需較大劑量或較長療程。
在體外,乙胺嗪本身或服過乙胺嗪的動物血清,對微絲蚴和成蟲并無毒殺作用。其抗蟲作用機制可能有兩方面:一是其分子中的哌嗪部分使微絲蚴之肌組織發(fā)生超極化,失去活動能力,以致不能停留于宿主周圍血液中;再一是破壞微絲蚴體被之完整性,使其易于遭受宿主防衛(wèi)機制的破壞。
不良反應(yīng)
乙胺嗪本身毒性較低而短暫,可引起厭食、惡心、嘔吐、頭痛、無力等。但因絲蟲成蟲和蚴蟲死亡釋出大量異體蛋白引起的過敏反應(yīng)則較明顯。表現(xiàn)為皮疹、淋巴結(jié)腫大、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畏寒、發(fā)熱、哮喘,以及心率加快、胃腸功能紊亂等。一般于給藥之日開始,持續(xù)3~7天。
制劑及用法
吡喹酮片劑,每片0.2mg;口服,血吸蟲病:10mg/kg/次,3次/日,連服2日,或20mg/kg/次,3次/日,服1日,治其他蠕蟲病的用法和用量見驅(qū)腸蠕蟲藥章。
枸櫞酸乙胺嗪(海群生)口服,一天療法:1.5g,一次或分二次服。七天療法:0.2g/次,3次/日,連服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