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2月31日 14: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
病變可歸納為全身淋巴樣組織的變化,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三個方面。
淋巴樣組織的變化早期及中期,淋巴結腫大。鏡下,最初有淋巴濾泡明顯增生,生發(fā)中心活躍,髓質出現(xiàn)較多漿細胞。隨后濾泡的外套層淋巴細胞減少或消失,小血管增生,并有纖維蛋白樣物質或玻璃樣物質沉積,生發(fā)中心被零落分割。副皮質區(qū)的淋巴細胞(CD4+細胞)進行性減少,代之以漿細胞浸潤。晚期的淋巴結病變,往往尸檢時才能看到,呈現(xiàn)一片荒蕪,淋巴細胞,包括T、B細胞幾乎均消失殆盡,無淋巴濾泡及副皮質區(qū)之分,僅有一些巨噬細胞和漿細胞殘留。有時特殊染色可顯現(xiàn)大量分枝桿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卻很少見到肉芽腫形成等細胞免疫反應性病變。
AIDS病人的脾呈輕度腫大,鏡下有淤血,T、B細胞均減少,淋巴濾泡及淋巴鞘缺如。死于感染的病例,脾內常有較多中性粒細胞及一些吞噬病原微生物的巨噬細胞。扁桃體、小腸、闌尾和結腸內的淋巴樣組織均萎縮,淋巴細胞明顯減少。胸腺的組織與同齡人相比,呈現(xiàn)過早萎縮,淋巴細胞減少、胸腺小體鈣化。
繼發(fā)性感染多發(fā)性機會感染是本病另一特點,感染的范圍廣泛,可累及各器官,其中以中樞神經系統(tǒng)、肺、消化道的疾病最為常見。病原種類繁多,一般可有二種以上感染同時存在。由于嚴重的免疫缺陷,感染所致之炎癥反應往往輕而不典型。如肺部結核菌感染,很少形成典型的肉芽腫性病變,而病灶中的結核桿菌卻甚多。
約有半數病例有卡氏肺孢子蟲感染,因之對診斷本病有一定參考價值。病變區(qū)肺間質及肺泡腔內有較多巨噬細胞及漿細胞浸潤,其特征性變化是肺泡腔內出現(xiàn)由大量免疫球蛋白及原蟲組成的伊紅色泡沫樣滲出物。
惡性腫瘤 約有30%患者可發(fā)生Kaposi肉瘤。該腫瘤為血管內皮起源,廣泛累及皮膚、粘膜及內臟,以下肢最為多見。肉眼觀腫瘤呈暗藍色或紫棕色結節(jié)。鏡下顯示成片梭形腫瘤細胞,構成毛細血管樣空隙,其中可見紅細胞。與典型的Kaposi肉瘤不同之處在于其多灶性生長和進行性臨床過程。其他常見的伴發(fā)腫瘤包括未分化性非何杰金淋巴瘤、何杰金和Burkitt淋巴瘤等,腦原發(fā)性淋巴瘤也很常見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