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中切口或左旁正中切口,從臍孔以上3cm或更高處開始,下達恥骨。
?。?)剖腹后,首先將大網膜向上翻起,靠近橫結腸結扎和切斷連于其上之血管,盡量保存大網膜;如為癌腫病例,大網膜應與橫結腸一并切除,而不加保留。
?。?)游離右半結腸。在離回盲瓣10~15cm處,切斷回腸末端及其系膜,切開盲腸、升結腸及肝曲外側之后腹膜,將結腸推向中線,盡量靠近腸壁切斷結腸系膜,以便以后覆蓋后腹壁顯露面,其他步驟見右半結腸切除術。
?。?)游離橫結腸及左半結腸。橫結腸亦同樣與橫結腸系膜分離,切斷脾結腸韌帶并結扎其中血管,以游離脾曲。切斷降結腸和乙狀結腸外側之后腹膜,并將結腸向中線游離如左半結腸切除術。
(5)切除全部結腸。根據情況,可游離左、右輸尿管,并用橡皮片牽引保護,以防在腹膜后及盆腔中剝離組織時損傷。如無惡性病變,靠近腸壁切斷左半結腸系膜,并結扎其中血管。如直腸或左側結腸有惡性病變,則腸系膜下動脈須靠近腹主動脈切斷和結扎,并切除左半結腸所有的腸系膜。在直腸低處放一長直角鉗,近端亦放一長直角鉗,防止腸管切斷時污染,最后取出全部結腸。直腸殘端用粗絲線封閉。對殘存直腸做銳性及鈍性解剖,分離至愈低愈好,使以后會陰部切除直腸時減少出血。
?。?)回腸永久性造口術:
?、購幕啬c末端腸壁附近開始向腸系膜根部切開腸系膜約8~10cm,并與兩側腸壁分離數(shù)厘米。若為克羅恩病,應做活檢。用兩把有齒止血管鉗鉗住已剝去腸系膜之回腸,并在兩鉗間切除一段回腸做病理檢查,如切去之回腸檢查邊緣尚有病變,應再切去一段。
②在右下腹部,約在臍孔水平面下6cm,并離正中線約3cm,切去圓形皮膚一塊,其直徑約等于回腸直徑的2/3.
③通過此圓形孔,切開腹直肌鞘、腹直肌和腹膜,使回腸近端恰能由此牽出。牽出回腸約8~10cm,用肺葉鉗在腸腔中夾住腸壁固定一點,然后將黏膜向外翻出,以覆蓋下半段回腸端。將翻轉之黏膜邊緣,用間斷縫線縫于皮膚上,其中一根縫線應穿過皮膚、黏膜和腸系膜,而后結扎,以使外翻之黏膜獲得足夠的固定。為防止膜內疝的發(fā)生和回腸的退縮,應將回腸近端之腸系膜與側腹腔縫合。最后在回腸造口處安置一透明的造口袋(一件式或兩件式均可)。
(7)縫合后腹膜。結腸切除后,腹膜后顯露面應盡量覆蓋,但不應將周圍組織牽拉過緊。若切開的后腹膜邊緣不能完全縫合,則可部分覆蓋暴露面,而用縫線固定于后腹壁上。亦有人不主張縫合腹膜后顯露面。
(8)關腹。最后將大網膜覆蓋小腸,若大網膜血循環(huán)受損,則應切除該部分大網膜。逐層縫合腹壁切口,腹膜腔兩側置雙導管引流,引流管分別在下腹壁兩側做小切口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