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開顱術應用于各種顱腦部疾病和損傷的治療。從公元前的環(huán)鉆術開始,經(jīng)過長期不懈的研究改進,現(xiàn)在已達到相當完善的地步,目前幾乎已經(jīng)沒有任何部位的顱內結構是神經(jīng)外科醫(yī)生所不能達到的。這不僅是由于外科技術操作的提高,而且也是近年來外科手術器械、新的技術設備不斷改進,止血方法日益完善,顯微外科技術的推廣應用,麻醉方法及術中各項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防治腦水腫,降低顱內壓等綜合措施進步的結果。開顱術基本上分為兩大類,即骨窗開顱和骨瓣開顱。骨窗開顱是咬除部分顱骨入顱,術后留有骨缺損。顱后窩手術、顳肌下減壓、開放性損傷清創(chuàng)術屬于此類。骨瓣開顱是做一帶肌肉骨膜蒂的骨瓣或游離骨瓣,將骨瓣翻開入顱,手術結束時放回骨瓣縫合固定,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術后不留有骨缺損。大多數(shù)小腦幕上手術屬于此類。 應用解剖:施行開顱手術,外科醫(yī)生必須熟悉病變的準確定位和進入手術部位的解剖結構。本節(jié)的解剖學簡述僅介紹有關基礎知識,詳細的解剖學內容,在各個具體手術中介紹。頭顱可分為顱頂部(穹隆部)和顱底部。顱頂部:為眉間、眶上緣、顴弓、外耳孔、乳突基部、上項線和枕外粗隆聯(lián)線以上部分。顱頂軟組織平均厚0.5~0.6cm,額頂枕區(qū)由5層組織構成,即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層和顱骨骨膜。皮下脂肪層被許多腱膜纖維所穿越分隔,這些腱膜纖維隔將皮膚和帽狀腱膜緊密的聯(lián)結起來,頭皮的主要動、靜脈和神經(jīng)即穿行于此層。此3層不易分開,術中常同時切開。帽狀腱膜前連額肌,后連枕肌,均為皮膚肌,是形成頭皮軟組織張力的主要組織,縫合創(chuàng)口時必須縫合此層。帽狀腱膜下層為疏松組織,術中分離頭皮軟組織與顱骨時即由此層分開。顱骨骨膜與顱骨外面間除骨縫部分外,連結較松,術中可由顱骨上分離。
顱頂兩側顳區(qū),皮下脂肪組織疏松(特別在前部),帽狀腱膜在此區(qū)變薄,形成顳淺筋膜,其下為顳筋膜,顳筋膜分為兩層,上方緊密附麗于顳上線,下方兩層分離,分別附于顴弓內外面,兩層間有筋膜間脂肪組織。再下層即為顳肌及供應顳肌的血管和神經(jīng)。顳肌起自顳上線及其以下的顳骨骨面,向下在顴弓深面達下頜骨喙突。顳肌下即為骨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