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貝母鑒別:
川貝母是一味名貴中藥材。藥用始載于明代的《滇南本草》一書。其主要功用適用于外感風熱咳嗽、肺虛久咳、痰少咽燥等癥的良藥。由于其療效卓著,藥用需求量大,就有人用偽品來冒充川貝,因此必須認真加以識別其真?zhèn)巍?
川貝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品種較多,可分為松貝、青貝、爐貝三種規(guī)格,其藥材性狀各有所區(qū)別。
松貝
呈卵圓形,顆粒大小均勻,直徑一般不超過1厘米。頂端稍尖、閉口。底部平,能直立放穩(wěn)。外層兩鱗片大小貝懸殊,小鱗片被包在心臟形的大鱗片內(nèi),留一新月形部分在外俗稱“懷中抱月”。外表純白色,有光澤。質地硬脆,粉性足。
青貝
呈扁球形,外層兩鱗片大小相近。頂端開口,內(nèi)有小鱗片數(shù)枚,顆粒多歪斜,不能直立放穩(wěn)。外表呈淺黃白色,質地較松貝疏松,粉性。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爐貝
多呈棱形或圓錐形,顆粒大,形似馬牙狀,故俗稱“馬牙嘴”。質脆、粉性。這三種貝母均氣微、味微苦。
偽品川貝
(1)山慈姑:又名土貝母、草貝母,外形與川貝母相似,但基部呈臍狀凹入,有須根莖。表面呈黃白色或黃棕色。光滑,不分瓣。質堅硬難折,斷面角質。氣微弱,味極苦而辛。本品含秋水仙堿,系有毒草藥,內(nèi)服過量可使中樞神經(jīng)麻痹而死亡。中醫(yī)多外用冶癰腫、瘰和關節(jié)炎等癥,與川貝母的止咳化痰,清熱散結不同。
(2)光慈姑:亦名光姑子,藥材呈圓錐形。頂端漸尖,基部圓平,中央凹入。不分瓣。顆粒較松貝稍大。表面呈黃白色或淺棕色,光滑。一側有條縱溝到頂端。質硬而脆。斷面白色,粉性,內(nèi)有一圓錐形心。氣微,味淡。
湖北貝母
為百合科湖北貝母的干燥鱗莖,又稱板貝。本品呈扁圓球形,高0.8~2.2cm,直徑0.8~3.5cm,表面類白色至淡棕色,外層有鱗瓣2枚,肥厚,略呈腎形,或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頂端閉合或開裂。內(nèi)有鱗葉2~6枚及干縮的殘莖?;績?nèi)陷呈窩狀,殘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數(shù)須根。外層單瓣鱗葉呈元寶形,長2.5~3.2cm,直徑1.8~2cm.質脆,斷面類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苦。
平貝
為百合科平貝母的干燥鱗莖。商品多來源于栽培,主產(chǎn)東北。本品外形扁球狀,形如算盤珠,高0.5~1cm,直徑0.6~2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黃白色,外層有鱗葉兩瓣,肥厚飽滿,大小相近或一片較大,互相抱合,頂端微平或微凹入,稍開裂。中央鱗片小,質堅實而脆,富粉性。平貝與川貝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平貝較川貝大,扁平不圓,色常不白,味苦。近來有用小粒平貝充松貝者,其直徑僅約0.5cm,呈圓錐形,形似松貝,但頂端較圓,鱗葉兩瓣大小亦極懸殊,大抱小,但小鱗葉僅呈米粒樣,只在中部顯現(xiàn),多不到基部(不似松貝之懷中抱月形)。味苦。
伊貝
為百合科新疆貝母或伊犁貝母的干燥鱗莖。新疆貝母為扁球形,高0.5~1.5cm.表面類白色,光滑。外層鱗葉2瓣,月牙形,肥厚,大小相近而緊靠。頂端平展而開裂,基部鈍圓,內(nèi)有較大的鱗葉及殘莖、心芽各1枚。質硬而脆,斷面白色,粉性。本品?;熳髑嘭悾瑧⒁忤b別。伊犁貝母呈圓錐形,較大,表面稍粗糙,淡黃白色。外層鱗葉心臟形,肥大,一片較大,或近等大,抱合。頂端稍尖,少有開裂,基部微凹陷。
總之,偽品川貝與川貝的外形相似,但它們的藥材性狀均呈整塊狀,不分瓣。這是識別川貝真?zhèn)沃匾卣鳌?
混偽品
常見的川貝混偽品有一輪貝母、東貝母及草貝母等,鑒別要點如下。
一輪貝母
本品呈扁球形,直徑約1cm.表面類白色或淡黃色。外層鱗瓣多枚,肥厚,輪生,頂端開裂。中央有小鱗葉和心芽。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苦,有毒。
東貝母
本品呈扁球形,直徑1~2.5cm,高1~1.5cm.表面類白色,外層兩枚鱗葉肥厚,對合,中央有皺縮的小鱗葉2~3片及干縮的殘莖。質實而脆,易折斷,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苦。
草貝母
主產(chǎn)于四川和云南,即麗江山慈菇的球莖,俗稱為草貝母。有誤當貝母服用造成死亡的事故發(fā)生。球莖呈短圓錐形,高1~1.5cm,直徑0.8~2cm,頂端漸尖,底部呈臍狀凹入或平截。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光滑;一側有一處從基部伸至頂端的縱溝。質堅硬,斷面角質樣或略帶粉質,類白色或黃白色,味苦而麻,有大毒。
綜上所述,松貝與青貝的明顯區(qū)別在于松貝的兩個鱗瓣大小懸殊而青貝的大小相近;爐貝個體最大,呈長圓錐形,色顯黃白,或有“虎皮斑”。川貝均以質堅實,粉性足,色白者為佳。另外,一輪貝母及草貝母均有毒,須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