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當歸
【別名】干歸、馬尾當歸、秦哪、馬尾歸、云歸、西當歸、岷當歸、金當歸、當歸身、當歸尾、酒當歸、土當歸[2]
【拉丁文名】RadixAngelicaeSinensis
【英文名】ChineseAngelic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
【科屬分類】傘形科
【性味】味甘;辛;苦;性溫
【歸經(jīng)】歸肝;心;脾經(jīng)
【功效分類】補血藥;調經(jīng)藥;止痛藥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jīng)止痛;潤燥滑腸
【主治】血虛諸證;月經(jīng)不調;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3]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克;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敷膏。
【用藥禁忌】濕阻中滿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該品為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發(fā)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煙火慢慢熏干。全當歸根略呈圓柱形,根上端稱“歸頭”,主根稱“歸身”或“寸身”。支根稱“歸尾”或“歸腿”,全體稱“全歸”。全當歸既能補血,又可活血,統(tǒng)稱和血;當歸身補血,當歸尾破血。
當歸尤以甘肅定西市的岷縣(位于蘭州南方偏東)當歸品質最佳,有“中國當歸之鄉(xiāng)”之稱。
乾歸(見《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山薪(見《爾雅》)白薪(見《爾雅》),文無(見《本草綱目》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當歸類型
1、東當歸
來源于傘形科東當歸,又叫大和歸、日本當歸、延邊當歸。在東北某些地區(qū)作當歸藥用,吉林朝鮮族當?shù)卣J為其功效與當歸相似。東當歸在日本和朝鮮均作當歸藥用。其根較當歸為短,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全體有細縱皺紋及橫向突起的皮孔狀疤痕。主根短具細環(huán)紋,直徑為1.5~3厘米,頂端有葉柄及莖基痕,中央多凹陷,支根較多為10余條或更多。質地堅脆,斷面皮部類白色,木部黃白色或黃棕色。氣芳香,味甜而后稍苦。[2]
2、歐當歸
為傘形科植物歐當歸的根。為1957年從保加利亞引種,本品在性狀上和藥理作用上與當歸不同,具有當歸沒有的不良反應,不能混充當歸藥用。歐當歸根為圓錐形,根的頭部膨大,有兩個以上的根頭,具橫環(huán)紋。表面灰棕色或灰黃色,可見側根斷去后的疤痕。質干枯無油而略韌,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有裂隙,木部為黃白色有放射狀的紋理。氣香而濁,味初微甘而后辛辣麻舌。[2]
3、云南野當歸
傘形科云南野當歸的根。在云南又稱作土當歸。其作用類似當歸,在云南某些地區(qū)作當歸藥用。其根呈圓錐形,分枝較少,表面棕色、紅棕色或黑棕色。頂端具莖痕或莖殘基,根頭部具橫環(huán)紋。表面具縱皺紋及皮孔狀疤痕。質堅硬,斷面黃白色。有類似當歸的香氣,味微甘而后苦。[2]
4、興安白芷
傘形科興安白芷的根。又叫做東北大活。在湖南和四川曾作當歸引種和誤用。其主根較短,支根數(shù)條,表面棕黃色或褐黃色,質地干,味辛辣而麻舌。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5、紫花前胡
傘形科紫花前胡的根,又叫鴨腳七和野當歸。紫花前胡實際是正品藥用前胡。其主根呈不規(guī)則圓錐形,長3~6厘米,直徑1.8~2厘米。表面棕褐色,有縱皺紋,頂端有葉基痕,下部生支根數(shù)條,支根長6~9厘米、直徑0.5~0.8厘米。表面有縱皺紋及橫向皮孔狀的疤痕。質較硬易折斷,折斷面皮部棕褐色,木部黃棕色,也有的斷面色較淺。具芳香氣但與當歸香氣不同,味略辛辣。[2]
6、獨活
傘形科重齒毛當歸的根,也就是正品藥用獨活的根。其根略呈圓柱形,下部分枝2~3條或更多。根頭部膨大,圓錐狀,多橫皺紋。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縱皺紋和橫向隆起的皮孔及細根痕。質較硬但受潮則變軟,斷面皮部灰白色有散在的棕色點狀油室,木部灰黃色至黃棕色,形成層環(huán)棕色。有特異香氣,味苦辛而微麻舌。
7、大獨活
傘形科大獨活的根。在吉林的一些地區(qū)又叫土當歸、野當歸、鮮當歸。曾代當歸藥用。大獨活根頭部短粗,表面有環(huán)紋,頂部有葉基痕,下面有支根數(shù)個。表面可見縱皺紋、橫向皮孔樣疤痕,有的可見滲出的棕褐色粘稠的樹脂樣物質。質脆易斷,斷面皮部灰白色,木部黃白色。氣芳香,味微甜而后辛苦。
由于從古到今叫當歸或土當歸的植物品種較復雜,除了有上述的混亂品種外,在傘形科中叫土當歸的還有二十多種,在五加科中叫土當歸的有四、五種。另外屬于菊科、蓼科、毛茛科等多種植物的根在某些地區(qū)也叫土當歸。面對如此復雜的情況,主要應從掌握正品當歸的色、氣、味入手。
藥材性狀
全歸長略呈圓柱形,下部有支根3~5條或更多,長15~25cm.外皮細密,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具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根頭(歸頭)直徑1.5~4cm,具環(huán)紋,上端圓鈍,有紫色或黃綠色的莖及葉鞘的殘基;主根(歸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歸尾)直徑0.3~1cm,上粗下細,多扭,有少數(shù)須根痕。質柔韌,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數(shù)棕色點狀分泌腔,木部色較淡,形成層環(huán)黃棕色。木質部色較淡;根莖部分斷面中心通常有髓和空腔。甘、辛,溫。歸肝、心、脾經(jīng)。柴性大、干枯無油或斷面呈綠褐色者不可供藥用。
藥物鑒別
該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shù)列細胞。皮層窄,有少數(shù)油室。韌皮部寬廣,多裂隙,油室及油管類圓形,直徑25~160μm,外側較大,向內漸小,周圍分泌細胞6~9個。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部射線寬3~5列細胞;導管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成放射狀排列;薄壁細胞含淀粉粒。粉末淡黃棕色。韌皮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表面有極微細的斜向交錯紋理,有時可見菲薄的橫隔。梯紋及網(wǎng)紋導管多見,直徑約至80μm.有時可見油室碎片。
檢查:總灰分不得過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2.0%.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70%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45.0%.
【炮制】當歸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曬干或低溫干燥。酒當歸取凈當歸片,照酒炙法炒干。該品為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薄片,切面有淺棕色環(huán)紋,質柔韌,深黃色,略有焦斑。味甘、微苦,香氣濃厚,有酒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