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Vigna unguiculata (Linn.)
【拼音】:jiāng dòu
【英文名】:Cowpea
【科名】:豆科Leguminosae
【生產地區(qū)】: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異名】:菜豆(汕尾地區(qū)),羊角、豆角(《醫(yī)林纂要》),線豆、角豆、飯豆、腰豆、長豆、裙帶、菜豆
豆、豆角(《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漿豆(《貴州民間方藥集》)。古稱:江豆。
【種子來源】: 為豆科植物豇豆的種子。
采集:
一、莢果:摘取未成熟的莢果,可做蔬菜進行烹飪。
二、種子:秋季豆莢成熟后采收,可摘集豆莢晾曬至豆莢自然炸裂,待晾曬干透后儲藏。
種子含大量淀粉、脂肪油、蛋白質、煙酸、維生素B1.B2。鮮嫩豇豆含抗壞血酸22毫克%。
甘,平。①《滇南本草》:"味平。" ②《綱目》:"甘咸,平,無毒。"③《本草從新》:"甘澀,平。"
入脾、腎經。①《得配本草》:"入足太陰經氣分。"②《本草求真》:"入腎,兼入胃。"
健脾補腎。治脾胃虛弱,瀉痢,吐逆,消渴,遺精,白帶,白濁,小便頻數(shù)。
①《滇南本草》:"治脾土虛弱,開胃健脾。"
②《本草綱目》:"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wèi),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數(shù),解鼠莽毒。"
③《本草從新》:"散血消腫,清熱解毒。"
④《醫(yī)林纂要》:"補心瀉腎,滲水,利小便,降濁升清。"
⑤《四川中藥志》:"滋陰補腎,健脾胃,消食。治食積腹脹,白帶,白濁及腎虛遺精。"
內服:煎湯、煮粥、北方多用來制作年糕、豆包的餡料等。
"得配本草","氣滯便結者禁用。"
①治食積腹脹,噯氣:生豇豆適量,細嚼咽下,或搗絨泡冷開水服。(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
②治白帶,白濁:豇豆、藤藤菜。燉雞肉服。(《四川中藥志》)
③治蛇咬傷:豇豆、山慈姑、櫻桃葉、黃豆葉。搗絨外敷。(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
一.鮮豇豆食療效果
1.豇豆提供了易于消化吸收的優(yōu)質蛋白質,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可補充機體的招牌營養(yǎng)素。
2.豇豆所含B族維生素能維持正常的消化腺分泌和胃腸道蠕動的功能,抑制膽堿酶活性,可幫助消化,增進食欲。
3.豇豆中所含維生素C能促進抗體的合成,提高機體抗病毒的作用。
4.豇豆的磷脂有促進胰島素分泌,參加糖代謝的作用,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
二.豇豆干食用效果
開胃健脾 理中益氣 散血消腫 清熱解毒
三.豇豆干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尤其適合糖尿病、腎虛、尿頻、遺精及一些婦科功能性疾病患者多食;
2. 但氣滯便結者應慎食豇豆
3.豇豆要烹飪熱透食用,不熟豆角易導致腹瀉
豇豆亦稱中國豆或黑眼豆(black-eyed pea),豆角或長豆角。豆科(Fabaceae)一年生植物
Vigna unguiculata的栽培型。據(jù)信原產於印度和中東,但很早就栽培於中國。復葉,小葉3枚?;ò咨?、紫色或淡黃色,常成對地或三數(shù)著生于細長的序軸柄末端。莢果長,圓柱形。短莢飯豆(V.u. catjang)的莢果長7.5~12.5公分(3~5吋)。尺八豇(V.u. sinensis)莢果長20~30公分。美國南部廣泛栽培豇豆作為乾草作物、綠肥作物或食用其莢果。
一年生纏繞草本,無毛。小葉3,頂生小葉菱狀卵形,長5—13厘米,寬4—7厘米,頂端急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兩面無毛,側生小葉斜卵形;托葉卵形,長約1厘米,著生處下延成一短距??偁罨ㄐ蛞干惠噻姞?,無毛;花冠淡紫色,長約2厘米,花柱上部里面有淡黃色須毛。莢果線形,下垂,長可達40厘米?;ü?—9月。作蔬菜食用的豇豆品種很多,根據(jù)莢的皮色不同分成白皮豇、青皮豇、花皮豇、紅皮豇等,根據(jù)各品種對光照長短的不同反應,對光照長短反應不敏感的品種有紅嘴燕等,對光照長短反應敏感的有上海、揚州的毛芋豇,蘇州、無錫栽培的北京豇等品種;種子入藥,能健胃補氣、滋養(yǎng)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