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dǎo)
(1)對水、電解質(zhì)排泄的影響。①利尿作用,尿鈉、鉀、氯、磷和鎂等離子排泄增加,而對尿鈣排泄減少。本類藥物作用機制主要抑制遠(yuǎn)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作用較輕)對氯化鈉的重吸收,從而增加遠(yuǎn)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換,K+分泌增多。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了。本類藥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碳酸酐酶活性,故能解釋其對近端小管的作用。本類藥還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減少腎小管對脂肪酸的攝取和線粒體氧耗,從而抑制腎小管對Na+、Cl-的主動重吸收。②降壓作用。除利尿排鈉作用外,可能還有腎外作用機制參與降壓,可能是增加胃腸道對Na+的排泄。
(2)對腎血流動力學(xué)和腎小球濾過功能的影響。由于腎小管對水、Na+重吸收減少,腎小管內(nèi)壓力升高,以及流經(jīng)遠(yuǎn)曲小管的水和Na+ 增多,刺激致密斑通過管-球反射,使腎內(nèi)腎素、血管緊張素分泌增加,引起腎血管收縮,腎血流量下降,腎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動脈收縮,腎小球濾過率也下降。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以及對亨氏袢無作用,是本類藥物利尿作用遠(yuǎn)不如袢利尿藥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