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十字花科植物菘籃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馬藍的根莖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藍(Isatis tinctoria L.),以根、葉入藥。
出自《神農本草經》。
十字花科菘藍屬
①菘藍:二年生草本。主產河北、北京、黑龍江、河南、江蘇、甘肅。主根深長,直徑5~8毫米,外皮灰黃色。莖直立,高40~90厘米。葉互生;基生葉較大,具柄,葉片長圓狀橢圓形;莖生葉長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在下部的葉較大,漸上漸小,長3.5~11厘米,寬0.5~3厘米,先端鈍尖,基部箭形,半抱莖,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細鋸齒。闊總狀花序:花小,直徑3~4毫米,無苞,花梗細長;花萼4,綠色;花瓣4,黃色,倒卵形;雄蕊6,4強;雌蕊1,長圓形。長角果長圓形,扁平翅狀,具中肋。種子1枚。花期5月。果期6月。 分布于內蒙古、陜西、甘肅、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貴州等地,常為栽培。
②草大青與上種極相似,所不同者,本種的葉基部耳圓形,果實頂端鈍圓而凹塊,或全截形?;ㄆ?月。果期6月。
分布于長江流域,江蘇、甘肅等地有栽培。
③馬藍:多年生草本,灌木狀。莖直立,高達1米許,莖節(jié)顯明,有鈍棱。葉對生;葉柄長1~2厘米;叫片倒卵狀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或橢圓披針形,長5~16厘米,寬2.5~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淺鋸齒。穗狀花序頂生;苞片葉狀,長1~2厘米,早落;萼5全裂,其中4裂線形,另1片較大;花冠漏斗形,淡紫色,5裂,裂片短闊;雄蕊4,2強,著生于花冠筒的上方;子房上位,花柱細長。蒴果,內含種子4枚。生于山地林緣較潮濕的地方。野生或栽培。
分布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上述植物的葉或帶幼枝的葉(大青葉)以及葉的加工制成品(青黛、藍靛)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①板藍根
又名:大藍根。為植物菘藍或草大青的干燥根。呈細長圓柱形,長約10~20~30厘米,直徑3~8毫米。表面淺灰黃色,粗糙,有縱皺紋及橫斑痕,并有支根痕,根頭部略膨大,頂端有一凹窩,周邊有暗綠色的葉柄殘基,較粗的根并現(xiàn)密集的疣狀突起及輪狀排列的灰棕色的葉柄痕。質堅實而脆,斷面皮部黃白色至淺棕色,木質部黃色。氣微弱,味微甘。以根平直粗壯、堅實、粉性大者為佳。
主產河北、江蘇、安徽等地。
②馬藍根(《本草便讀》)
又名:藍龍根、土龍根。為植物馬藍的干燥根莖及根,全長10~30厘米,灰褐色。根莖圓柱形,徑約2~6毫米,上部帶有短的地上莖,地上莖有對生分枝,根莖有膨大的節(jié),節(jié)上分生稍粗的根莖及細長的須根。根細長而稍彎曲,表面有細皺紋。根莖及地上莖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略顯纖維狀,中央有大形的髓;根部質較柔韌。氣無,味淡。以條長、粗細均勻者為佳。
主產于湖南、江西、廣西、廣東等地。
(1) 該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皮層狹。韌皮部寬廣,射線明顯。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部導管黃色,類圓形,直徑約至 80μm;有木纖維束。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2) 取該品水煎液,置紫外光燈(365nm) 下觀察,顯藍色熒光。
(3) 取該品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對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冰醋酸-水(19:5: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熱風吹干,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生于山地林緣較潮濕的地方。野生或栽培。
收割莖葉2-3次,秋季挖根或初冬采挖,掉莖葉,洗 凈曬干,存放陰涼干燥處,防霉,以受潮種蟲蛀。
揀凈雜質,洗凈,潤透,切片,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