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帶花莖的花序。
【功效】祛風(fēng)散熱,明目退翳。
【主治】治目翳,雀盲,頭痛,齒痛,喉痹,鼻衄。
【性味歸經(jīng)】辛甘,涼。①《本草拾遺》:“味甘,平。”②《日華子本草》:“涼。”入肝、胃經(jīng)?!侗静萁?jīng)疏》:“入足厥陰、陽明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4錢;或入丸、散。外用:燒存性研末撒。
【用藥忌宜】《得配本草》:“血虛病目者禁用。”
【藥物配伍】《本草述》:忌鐵。配密蒙花,明目退翳;配防風(fēng),疏風(fēng)明目止癢;配龍膽草,疏風(fēng)泄熱退翳;配石決明,清肝明目祛翳。
【別名】戴星草(《開寶本草》)、文星草、流星草(《綱目》)、移星草(《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珍珠草(《江蘇植藥志》)、魚眼草(《陸川本草》)、天星草(《南寧市藥物志》)、佛頂珠、灌耳草(《四川中藥志》)
【處方名】谷精草、谷精珠
【商品名】谷精草:為谷精草科1年生草本植物谷精草或賽谷精草的全草或花序。以花序大而緊密、干燥、色灰白,花莖短、無雜質(zhì)者為佳。谷精珠:為植物華南谷精草E. sexangulare L. 及毛谷精草E.australe R. Br.的頭狀花序。此非正品。
【動(dòng)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安徽、江蘇、浙江、臺(tái)灣、廣東、江西、湖南、湖北、貴州、云南、陜西等地。主產(chǎn)江蘇、浙江。此外,湖北、安徽、江西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chǔ)藏】8~9月采收,將花莖拔出,除去泥雜,曬干。《本草圖經(jīng)》:“谷精草,舊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春生于谷田中,葉桿俱青,根、花并白色,二月、三月內(nèi)采花用。又有一種莖梗差長有節(jié),根微赤,出秦、隴間。古方稀用,今口齒藥多使之。”
【拉丁名】藥材Flos Eriocauli;原植物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
【考證】出自《開寶本草藥》。
【生藥材鑒定】
為帶花莖的頭狀花序?;ㄐ虺时鈭A形,直徑4~5毫米;底部有鱗片狀淺黃色的總苞片,緊密排列呈盤狀;小花30~40朵,灰白色,排列甚密,表面附有白色的細(xì)粉;用手搓碎后,可見多數(shù)黑色小粒及灰綠色小形種子。花序下連一細(xì)長的花莖,長約15~18厘米,黃綠色,有光澤;質(zhì)柔,不易折斷。臭無,味淡,久嚼則成團(tuán)。以珠大而緊、灰白色,花莖短、黃綠色,無根、葉及雜質(zhì)者為佳。同屬植物賽谷精草 Eriocaulon sieboldtianum 及白珠谷精草 E. Nudicuspe Maxim.的帶花莖的頭狀花序亦同等入藥。頭狀花序較小,直徑2~4毫米,灰黃色,小花十幾朵,較疏松排列,花莖細(xì)而柔軟,有時(shí)帶有葉片。產(chǎn)于江蘇、浙江、四川等地。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習(xí)慣使用華南谷精草 E.sexangulare L. 及毛谷精草E. Australe R. Br. 的頭狀花序, 通稱“谷精珠”。
【中藥化學(xué)成分】內(nèi)含谷精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