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時間待定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
所謂面癱即面神經(jīng)麻痹,祖國醫(yī)學稱“嘴眼斜”,常見為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其中非特異性面神經(jīng)炎最為多見。多由正氣不足,風邪入中脈絡,氣血痹阻所致??砂l(fā)于任何年齡,以中青年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
周圍性面癱發(fā)病突然,患者多在清晨醒來時發(fā)現(xiàn)一側面部麻木、癱瘓。不能做蹙額、皺眉、閉眼、露齒、鼓頰、吹口哨等動作?;颊呙娌勘砬閯幼魍耆珕适?,眼睛不能完全閉合,露睛流淚,前額無皺紋。鼻唇溝平坦,口角向健側歪斜,初起時在耳后、耳下及面部或出現(xiàn)壓痛,或有感冒癥狀。甚至有的患者舌前2/3味覺減退或喪失以及聽覺障礙。
本病在治療上西醫(yī)多用激素、維生素、抗炎抗病毒等藥物治療,效果不甚理想。十余年來,筆者用針刺奇穴的方法,治療52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齡最大23歲,最小18歲,平均20歲,病程最長3個月,最短1天。
1.2治療方法取穴:以局部近取與循環(huán)遠取相結合。處方:以奇穴“牽正穴”為主穴(每次必刺),另取四白、頰車、地倉、太陽、承漿、合谷、太沖?;颊呷∽换蚱脚P位。方法:用1~2寸毫針直刺或橫刺透穴或斜刺,根據(jù)病情,每次取4~5穴,宜中強刺激,局部有酸脹感時為得氣,留針20~30min,每5min行針1次,每天治療1次,10天為1個療程。
1.3治療效果52例患者經(jīng)治療后,面部表情恢復正常、無自覺不適癥狀為痊愈49例,占94.23%;癥狀和體征消失、笑時口角稍有歪斜為顯效3例,占5.77%。治療最短1個療程,最長2個療程。
2典型病例
患者,女,20歲,學生,2003年9月就診。主訴:右側面部不適兩天,患者于兩天前乘車返校后,當晚開窗睡覺,晨起后即感口眼歪斜,右眼閉合不嚴,右額紋消失,右鼻唇溝變淺,口向左歪,吃飯挾食,鼓腮漏氣。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滑散,診為面癱。此病由于長途勞累體虛,風邪入侵經(jīng)絡所致,按上述治療方法,以“牽正穴”為主,10次后痊愈。
3體會
治療本病,以早期為好,發(fā)病后可先服活血祛風通絡之中藥治療,5~7天后配合針灸,可完全治愈,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本組患者,大多數(shù)1個療程治愈,就醫(yī)較晚者,需2~3個療程。
需要注意的是:(1)發(fā)病初起,不宜針刺,多在5~7天病情穩(wěn)定后再行針刺。(2)治療期間,免受風寒,每次針后,可作面部按摩或熱敷。(3)用眼藥水點眼,以防眼部感染。(4)周圍性面癱應與中樞性面癱相鑒別,后者為面神經(jīng)核以上病變引起,僅見面頰松弛,口角歪斜,但可皺眉、閉眼。另外,一些患者求愈心切,同時采用多種治法,如電針、封閉、割治、挑針,再加上中西藥物一起用,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面部血管神經(jīng)豐富,刺激過度實際是一種損傷。有時會引起肌肉疼痛,或出現(xiàn)面部肌肉痙攣,甚至萎縮等。
預防本病,關鍵在于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即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