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 微生物
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體形微小、結構簡單、肉眼看不見,必須借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萬倍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
( 二 ) 微生物的種類
1 .非細胞型微生物
無典型細胞結構,無產生能量的酶系統(tǒng),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增殖。核酸類型為 DNA 或 RNA 。是最小的一類微生物,病毒屬之。
2 .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核呈環(huán)狀裸 DNA 團塊結構,無核膜、核仁。細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體。 DNA 和 RNA 同時存在。包括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和放線菌等。
3 .真核細胞型微生物
細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細胞器完整,真菌屬此類。
( 三 ) 微生物的分布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極為廣泛,江、河、湖泊、海洋、土壤、礦層、空氣以及人類、動物和植物的體表、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數量不等、種類不一的微生物存在。
( 四 ) 微生物特點
體積微小、結構簡單、種類多、繁殖快、易變異、分布廣等。
( 五 )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和動、植物是有益的,而且有些是必需的,正常情況下,寄生在人類和動物中微生物是無害的。
少數微生物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和動、植物的病害,這些微生物稱為病原微生物。
有些微生物,正常情況下不致病,只在特定情況下導致疾病,這類微生物稱為機會致病性微生物。
( 六 ) 微生物學
生命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研究微生物的種類、分布、形態(tài)、結構、代謝、生長繁殖、遺傳、進化及與人、動、植物等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
( 七 ) 醫(yī)學微生物學
研究與醫(yī)學有關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機制以及特異性診、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滅感染性疾病及與之有關的免疫損傷等疾病,達到保障和提高人類健康水平的目的。
( 八 ) 醫(yī)學微生物學發(fā)展簡史
醫(yī)學微生物學是人類在探討傳染性疾病的病因、流行規(guī)律以及防治措施的過程中伴隨微生物學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并且為促進微生物學的發(fā)展做出過巨大貢獻,醫(yī)學微生物學發(fā)展過程大致可分三個時期。
1 .微生物學經驗時期:
將微生物知識用于工農業(yè)生產和疾病防治之中;例如將水煮沸后飲用;病人的衣服蒸過再穿就不會感染到疾病;人痘接種法預防天花;
2 .實驗微生物學時期:包括微生物的發(fā)現、免疫學的興起、化學療劑和抗生素的發(fā)現;
3 .現代微生物學時期:新病原微生物的發(fā)現、微生物全基因組的研究已取得進展、疫苗研制的高速發(fā)展。
( 九 ) 醫(yī)學微生物學需繼續(xù)加強的研究
1 .加強傳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研究,加強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包括生物恐怖的處理能力。
2 .深入開展重要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組學和重要基因功能的研究;
3 .加強抗感染免疫的分子機制的研究,研制開發(fā)免疫原性好、副作用小的新型疫苗;
4 .加強極端環(huán)境微生物、難培養(yǎng)微生物和海洋微生物的調查和研究,研制開發(fā)新藥、診斷試劑、創(chuàng)新微生物生物技術、構建新型菌株,開發(fā)微生物資源,提升微生物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