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淋病的病因與發(fā)病機制是什么?為了幫助兒科主治考生了解,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淋病雙球菌,革蘭陰性,需氧,常成對排列,大小為0.6~0.8μm,不耐干燥和高溫,室溫下存活1~2天,干燥環(huán)境下存活1~2小時,42℃存活15分鐘,50℃存活5分鐘,一般消毒劑易將其殺滅。該菌分為四個菌落型:T1、T2、T3、T4,T1、T2有菌毛,有毒力,有致病性。以后又從新鮮的臨床分離物中獲得第5型菌落,但少見。具菌毛的淋球菌更易黏附在人類的黏膜表面引起感染,并能抵御中性粒細胞對其的殺滅作用。外膜脂低聚糖具內毒素活性,可能與臨床表現和嚴重程度相關。
兒童淋病多由經污染的手、毛巾、衣服及寢具、浴盆、潔具等傳染,偶有因性侵犯所致,患淋病的妊娠婦女可引起羊膜腔內感染或產時經產道將淋病傳給胎兒。淋球菌感染人體是從黏膜上皮細胞,然后被柱狀上皮細胞吞噬并開始大量繁殖,導致細胞損傷、溶解,然后細菌釋放到黏膜下間隙,引起黏膜下感染,并在內毒素脂多糖與補體、1%協同作用下造成炎癥反應。
推薦閱讀:
以上“淋病的病因與發(fā)病機制是什么?”相關信息由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兒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動態(tài)、考試經驗、政策資訊、輔導課程可前往醫(yī)學教育網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