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腸外科發(fā)展歷史:
公元前770-前221年
《山海經》《莊子》: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痔病名,后被世界醫(yī)學所采用。
《五十二病方》:最早記載了痔結扎術、切除術等。提出蟯蟲命名。
《內經》:最早記述腸息肉病,腸道瘤癥及大腸肛門解剖、生理等。
《難經》:記述肛門解剖。
《神農本草經》:提出脫肛、五痔病。
公元25-220年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發(fā)明肛門栓劑蜜煎導、灌腸術。提出肛腸病辨證施治原則。
公元251-282年
皇甫謐《針灸甲乙經》:記述針灸治療肛腸病的方法、穴位。首載肛門與陰道、尿道合并癥。
公元610年
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詳載多種肛腸病,提出痔瘺病名,痔導引術。論述五痔名稱。
公元581-682年
孫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記述了痔瘺臟氣療法及通過面、舌、鼻等處栗瘡、斑點診斷腸道寄生蟲。
公元752年
王燾《外臺秘要》:提出內外痔分類法、首載竹筒鹽水灌腸術。
公元982-992年
王懷隱《太平圣惠方》:發(fā)明枯痔釘法,發(fā)展痔結扎術。明確痔與瘺的區(qū)分。
公元1220年
魏峴《魏氏家藏方》:詳述枯痔方法及過程。記述痔科專家。
公元1281年
竇漢卿《瘡瘍經驗全書》:進一步將痔分為25種。
公元1528年
薛已《薛氏醫(yī)案》:提出肛腸病與局部經絡氣血不足有關的見解。
公元1556年
徐春甫《古今醫(yī)統大全》:首載《永類鈐方》發(fā)明的肛瘺掛線療法。
公元1617年
陳實功《外科正宗》:總結發(fā)展枯痔、掛線、內治、外治等療法。
公元1665年
祁坤《外科大成》: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描述了肛管直腸癌、肛裂等病的癥狀。
公元1723年
《圖書集成醫(yī)部全書》:系統整理有關肛腸病的歷代文獻。
公元1834年
高文晉《外科圖說》:繪有我國設計創(chuàng)造的多種肛腸科精巧手術器械。
公元1883年
趙濂《醫(yī)門補要》:詳述異物入肛、先天性無肛門癥等手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