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陳劍明背著同學一起上學:
在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有一個80后的博士陳劍明,大學本科期間一直背著身患殘疾的大學同窗上學,一起考上博士后,陳劍明對這位同學說:“我愿意再背你3年。”
初次見到這位感動了很多人的“大男孩”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是在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生公寓,迎面走來時,他帶著陽光般的笑容,身上充滿著青春朝氣,言談舉止之間又顯露出超越同齡人的沉穩(wěn)。
陳劍明1983年出生在廣東梅縣的一個普通家庭。他還有一個哥哥,家里的生活僅靠父母微薄的工資維持。“小時候我挺調皮的,進入初中以后,才漸漸明白學習的重要,覺得好好學習才能對得起父母,才能讓別人看得起。”于是他開始奮發(fā)向上,努力學習,慢慢成為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好學生。步入高中的他更是當上了班長,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信任,還成功加入了黨組織。
2002年,陳劍明考入湖北中醫(yī)學院中醫(yī)系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專業(yè)學習。當得知學院里有一位身患殘疾的同學獨自住在一樓時,他便主動要求搬過去和這位同學一起住,照顧他的飲食起居。“這可能就是緣分吧,緣分讓我們在大學相識,成為好朋友。”陳劍明笑著說。
這位同學名叫張弦,因為腿部患有殘疾,只能蹲著走路。張弦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為了維持家庭生計和他的學雜費,不得不外出打工。所以只身一人在大學的張弦,生活、上課等日常作息都存在巨大的困難。
當時學校沒有電梯,上下課都要走樓梯,于是陳劍明和班上的男生開始輪流背張弦上樓上課。有時候課程被安排在7樓,大家就換著背,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冬臘月,男生們始終堅持履行承諾,從來沒有任何人因為怕累怕麻煩逃避。
“熱水房離寢室挺遠,張弦他行動不方便,所以平時我就幫他打打熱水,做做其他力所能及的小事。”這樣的“小事”陳劍明一做就是5年,直到大學畢業(yè)。
畢業(yè)后,陳劍明來到北京中醫(yī)藥大學讀研,而張弦繼續(xù)留在湖北上學。每年放假,他都會先到武漢看望張弦,然后再回廣東和家人團聚。
轉眼間,研究生就要畢業(yè)了,出于對知識的渴望,張弦想要繼續(xù)攻讀博士,陳劍明便鼓勵他走出湖北,來北京上學。陳劍明認為,他來北京不僅可以開闊眼界,繼續(xù)深造,還能在這里接受更好的治療,改善病情。可張弦卻對此十分顧慮,為了讓張弦放心,陳劍明毫不猶豫地承諾:“到了博士階段,我愿意再背你3年!”
2010年,他們如愿以償,一起考上了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陳劍明堅持履行自己的承諾,照顧張弦的起居,日子仿佛又回到了幾年前在湖北讀大學的時候。
隨著博士科研任務越來越繁重,陳劍明需要到醫(yī)院實習,于是張弦主動請退休的父母來北京照顧自己的生活。但是當時學校有規(guī)定,不允許非本樓住宿的人進出。
得知這個情況,陳劍明先后找了研究生院、宿舍管理中心、后勤處、保衛(wèi)處等職能部門的領導,請求學校允許張弦的父親可以進入公寓照顧他,還向學校提出申請,希望學校能夠提供一個臨時的崗位給張爸爸,換取一定的經濟補貼。
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學校終于同意了他的請求。對此,他笑著說:“他們家也不容易,北京消費高,能有個什么臨時工做做,也能減輕點負擔。我就是幫忙跑跑,也沒做什么。”
張弦家人來學校親自照顧張弦后,陳劍明還是會常常過去看望張弦,陪他聊天或是外出。在公共場所背著張弦上上下下時,總會招來很多人的目光,但陳劍明很坦然:“我并不覺得背著殘疾的同學出門很丟人,可能一開始自己還有一些尷尬,但是后來也就習慣了。他(張弦)那么自強,一直努力,沒有放棄自己,作為正常人,我覺得自己應該盡最大努力幫助他。”
今年6月,陳劍明從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順利畢業(yè)。憑借著優(yōu)異的成績和良好的做人處事態(tài)度,成功應聘到河北張家口二五一部隊醫(yī)院,成為近150名被錄用者中唯一被特招入伍的人。
張弦現在也離開了北京,在貴州的一所大學找到了工作。經過幾次手術,他現在也終于可以站起來了,還能獨自一人站著走幾十米。這讓陳劍明很踏實:“他現在也算安定下來了,過的還不錯,我也就放心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010 82311666
400 650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