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治療學形成性考核:
1、簡述不良反應的分類,并舉例說明。
(1)副反應:如氯苯那敏(撲爾敏)治療皮膚過敏時可引起中樞抑制。
(2)毒性反應:如尼可剎米過量可引起驚厥,甲氨蝶呤可引起畸胎。
(3)后遺效應:如苯巴比妥治療失眠,引起次日的中樞抑制。
(4)停藥反應:長期應用某些藥物,突然停藥后原有疾病加劇,如抗癲癇藥突然停藥可使癲癇復發(fā),甚至可導致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
(5)變態(tài)反應:如青霉素G可引起過敏性休克。
(6)特異質反應:少數紅細胞缺乏G-6-PD的特異體質病人使用伯氨喹后可以引起溶血性貧血或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2、簡述血漿蛋白結合率,血漿半衰期的概念及其臨床意義
答:血漿蛋白結合率: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的程度,即血液中與蛋白結合的藥物占總藥量的百分數。結合率高的藥物在結合部位達到飽合后,如繼續(xù)稍增藥量,就能導致血漿中的自由型藥物濃度大增,而引起毒性反應。
如兩種藥與同一類蛋白質結合,且結合率高低不同,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將他們前后服用或同時服用可發(fā)生與蛋白質結合的競爭性排擠現象,導致血漿中某一自由型藥物的濃度劇增,而發(fā)生毒性反應。
藥物半衰期(t1/2)是指血漿藥物濃度下降一半所需時間,以t1/2來表示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反映血漿藥物濃度消除情況。
其意義為:①臨床上可根據藥物的t1/2確定給藥間隔時間;②t1/2代表藥物的消除速度,一次給藥后,約經5個t1/2,藥物被基本消除;③估計藥物達到穩(wěn)態(tài)濃度需要的時間,以固定劑量固定間隔給藥,經5個t1/2,血漿藥物濃度達到穩(wěn)態(tài),以此可了解給藥后多少時間可達到穩(wěn)態(tài)治療濃度。
上一篇:頭孢硫脒藥代動力學
下一篇:護理藥理學形成性考核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lián)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010 82311666
400 650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