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科大學何玲博士導師:
何玲,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藥理學(神經藥理)。hexyz@163.com.13851612452
1992年本科畢業(yè)于中國藥科大學藥物化學專業(yè),1995年碩士畢業(yè)于中國藥科大學藥理學專業(yè)。2002年6月獲得中國藥科大學藥理學博士學位。2004年赴芬蘭Perkinelmer(Wallac)生物技術公司參加培訓。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在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做在職博士后。自2009年5月任中國藥科大學教授。近5年來先后獲得7項國家級和3項省部級基金的資助,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國家林業(yè)局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等。2012-2015年作為牽頭單位總負責人主持承擔國家“十二五”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專項課題“新型G蛋白偶聯(lián)受體靶向藥物篩選體系建立及其關鍵技術研究(No.2012ZX09504001-001)”,作為合作單位總負責人主持承擔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馬尾松針葉聚戊烯醇治療阿爾茨海默。ˋlzheimer's disease,AD)中藥創(chuàng)新藥物臨床前研究(No.2012A080201005)”。
相關研究已申請9項專利,獲得2項專利授權,在國內外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SCI收錄的學術論文25篇。研究成果榮獲Servier青年藥理學工作者獎、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2010年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項目。
研究方向主要是圍繞阿爾茨海默癥(Alzheimer's disease,AD)的治療靶點機制及其新藥研發(f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開展研究:
1)系統(tǒng)研究和闡明腦內多萜醇代謝及其對血腦屏障上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達的調節(jié)與AD發(fā)病和治療的關系,為探討AD的病因和病理機制提供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為尋找AD防治藥物的作用新靶點提供線索和實驗依據(jù)。阿爾茨海默癥是老年期常見的一類慢性、進行性神經細胞退行性病變,目前,對AD確切有效的藥物尚少,也沒有對因治療根治AD的藥物醫(yī)學|教育網整理。有關AD預防和治療靶點的研究成為當今國際熱點。我們的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腦內多萜醇水平異常與AD的發(fā)病有密切關系,多萜醇可能成為AD防治的新靶點,調節(jié)腦內多萜醇的代謝可能為AD的預防和治療提供新的途徑。
2)依托“十二五”新藥創(chuàng)制重大專項課題“新型G蛋白偶聯(lián)受體靶向藥物篩選體系建立及其關鍵技術研究”,圍繞與AD治療相關的G蛋白偶聯(lián)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建立GPCR穩(wěn)轉細胞株及其高通量篩選模型,實現(xiàn)G蛋白偶聯(lián)受體新藥篩選技術的創(chuàng)新,建立AD治療新藥的多層次篩選模式,為促進AD治療新藥研發(fā)提供篩選新技術平臺,尋找AD治療新藥候選藥物。
3)開展馬尾松針葉聚戊烯醇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創(chuàng)新藥物臨床前研究。聚戊烯醇(Polyprenol)是一類長鏈多萜類化合物,馬尾松針葉約含1%的聚戊烯醇,是制備聚戊烯醇的理想原料。本人課題組初步藥效學研究顯示:針葉聚戊烯醇具有明顯抗AD作用,具有開發(fā)成為治療AD創(chuàng)新藥物的良好前景。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lián)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010 82311666
400 650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