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室保持安靜,治療、護理集中進行,減少對患者的刺激。因休克期患者水分從創(chuàng)面蒸發(fā),大量熱量喪失,大都畏寒,必須做好保暖,室溫保持在32~34℃。
2.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神志、尿量、尿色的變化,觀察末梢循環(huán)、煩渴癥狀有無改善。
3.有頭、面、頸燒傷,吸入性損傷未行氣管切開者需密切觀察呼吸,準備好氣管切開的一切用物。
4.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如因靜脈不充盈穿刺失敗,應立即行深靜脈穿刺插管或作靜脈切開,快速輸入液體,補充血容量,確保輸液通暢,根據24h總量及病情需要,安排補液,做到晶、膠體交替輸入,水分平均輸入。
5.留置導尿,準確記錄每小時出入水量,觀察尿的色、質、量,有血紅蛋白尿和沉淀出現,應通知醫(yī)師,及時處理,防止急性腎小管壞死。在導尿管通暢的情況下,成人尿量應高于30ml/h,兒童 15ml/h,嬰幼兒 10ml/h左右,可根據尿量調節(jié)輸液的速度和種類。當發(fā)現少尿或無尿時,應先檢查導尿管的位置,有否堵塞、脫出,檢查時需注意無菌操作。
6.患者出現煩渴時,表明血容量不足,此類煩渴并不因喝水而減輕,因此,不應滿足患者不斷喝水的要求,否則可造成體液低滲,引起腦水腫或胃腸道功能紊亂,如嘔吐、急性胃擴張等。大面積燒傷患者休克期應禁食,如無特殊原因,在第3d開始可給予少量飲水,以后根據情況給予少量流質、半流質飲食等,如有嘔吐,應頭側向一邊,防誤吸。
7.注意保護創(chuàng)面,四肢適當約束,保持創(chuàng)面干燥,避免污染。
8.煩躁患者,檢查原因,有無呼吸道吸入性損傷。如為血容量不足引起,加快補液速度;如疼痛引起,在血容量充足的情況下應用冬眠藥物,密切觀察呼吸、心率,禁忌翻身和搬動。
9.對有心力衰竭、呼吸道燒傷、老年人或小兒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在補液時須特別注意速度,匆過快,必要時用輸液泵控制滴速,防止短時期內大量水分輸入???、鼻腔或氣管套管內有大量泡沫樣痰,呼吸困難,要警惕肺水腫發(fā)生。
10.高熱、昏迷、抽搐,多見于小兒,尤其有頭面部深度燒傷者,要加強觀察,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