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搜集整理了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良性胸壁腫瘤:
(1)脂肪瘤:為常見的胸壁良性腫瘤由成熟脂肪細胞組成有完整包膜瘤內有纖維束間隔,與皮膚筋膜相粘連。好發(fā)于皮下,亦可見于肌肉間。常發(fā)生在背部、頸部肩胛部通常無癥狀,多為單發(fā)分硬性和軟性兩種,后者可生長成巨大瘤體一般瘤體為橢圓形或分葉狀,多向外生長形成外出性腫塊;也可向胸腔內生長或同時向內、外兩個方向生長形成啞鈴狀;有的自胸內向鎖骨上窩竄出切線位X線片及體層片可見脂肪瘤體呈透亮區(qū),瘤內偶有鈣化。MRI或CT顯示腫瘤邊緣清晰、均勻一致的脂肪密度影;若瘤體貫穿全胸壁則局部肋間隙增寬多無痛生長;如無癥狀且明確的放射學診斷無需處理;如腫瘤增長或有癥狀可沿邊緣完整切除;少見復發(fā);腫瘤小者切除無困難,巨大而進入胸腔者,須做開胸切除
(2)神經鞘瘤:良性神經鞘腫瘤好發(fā)在青年及中年人;常無癥狀;MRI顯示源于周圍神經的偏心腫瘤;組織學包括:AntoniA或AntoniB細胞;AntoniA:小的梭狀細胞扭曲的神經核胞質不清透明空泡;AntoniB:細胞成分很少治療:保留神經的腫瘤切除。
(3)神經纖維瘤:單發(fā)或多發(fā)(見神經纖維瘤?。欢鄶的[瘤部位表淺、生長緩慢無痛;在累及大神經時其可能呈啞鈴型;組織學:扭曲、延長的細胞束有波浪狀深染的細胞核;治療:沿周邊切除;在神經纖維瘤病,有5%~30%的病人有惡性變
(4)血管瘤:見于兒童和成人;可位于皮膚皮下肌肉內;常見的有毛細血管海綿狀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毛細血管海綿狀血管瘤是毛細血管和海綿狀血管瘤的混合體質軟,高出皮膚,呈藍紅色易潰破出血感染、壞死和形成瘢痕,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可長成較大體積。腫瘤小者宜早期手術切除范圍較大者,手術切除有困難,破壞性大目前多用激素及激光療法。海綿狀血管瘤比較多見,皮膚外觀正常,瘤體主要位于皮下稍高起,分皮下及肌肉內兩種前者比較局限,高出皮膚呈半球形,表面稍帶青色為大量充滿血液之囊腔所形成柔軟似海綿,觸診有囊性感以手掌壓之瘤體會縮小,減壓后又膨大,前者有完整的包膜一般無癥狀,可做手術切除后者無明顯界限,常不規(guī)則地延伸到肋間及胸內等深部組織手術切除出血多不易切除干凈,術后易復發(fā)。可試用尿素注射療法巨大的毛細血管瘤或海綿狀血管瘤可因大量血液滯留嚴重地消耗血小板凝血因子Ⅱ、ⅤⅦ和纖蛋白原等而產生貧血和凝血機制異常發(fā)生出血后甚難控制,故應糾正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后再做腫瘤切除。
(5)血管外皮瘤:罕見的血管外皮細胞來源的腫瘤可位于軀體各部位可能是良性或惡性,且可從中間型到高度慢速增長的無痛性腫塊。治療:基于病變的分化程度
(6)結節(jié)性筋膜炎:見于年輕人的疼痛感、快速增大的病變;50%在上肢組織學:短的不規(guī)則束帶表現,僅少量成熟膠原蛋白。治療:沿病變邊緣的切除術。
(7)滑膜囊腫:滑膜為附著在關節(jié)周圍的纖維組織鞘是骨膜的延伸,其內層覆以滑膜內膜滑膜囊腫即起源于內膜。而腱鞘囊腫,是沒有滑膜內膜結構的關節(jié)周圍囊腫此類黏液假性囊腫來源于腱膜或肌腱?;つ夷[常見于膝關節(jié)偶見于肩、肘、髖和踝關節(jié)一些肩部滑膜囊腫可能表現為無癥狀的胸壁腫瘤瘤體可能生長較快,術后有復發(fā)可能滑膜囊腫多無癥狀依其大小和部位,可能會有輕度不適感或鄰近關節(jié)活動受限,壓迫神經血管罕見。絕大多數病例無明確病因,認為是自發(fā)性的囊腫創(chuàng)傷、類風濕關節(jié)炎滑膜炎或Charcot關節(jié)可能與囊腫有關神經滑膜囊腫可起源于腓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或橈神經胸壁滑膜囊腫可能位于肩關節(jié)或肋間神經但也可無明確來源應手術切除,以除外惡性可能
(8)纖維瘤:硬纖維瘤發(fā)于胸壁深部筋膜肌腱或骨膜比較少見多見于肩胛部。發(fā)生的原因與外傷家族性結腸息肉激素等有關。因基質多細胞少故質地較硬,與肌長軸固定在橫軸方向可活動生長緩慢,為無痛性圓形或橢圓形實質性腫塊大小不定一旦侵犯臂叢或腋靜脈,可出現神經癥狀及血管阻塞癥狀。在X線片上呈現軟組織腫塊陰影偶爾肋骨受壓而被侵蝕其病理細胞形態(tài)雖為良性,但瘤細胞易向周圍組織呈浸潤性生長,肉眼見似有境界和被膜但組織學檢查并無真的包膜手術時常發(fā)生切除范圍不夠,致術后易復發(fā)復發(fā)率25%~65%故切除范圍應超過腫瘤本身至少要距肉眼所見的境界外3cm的部位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