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直播課
奶瓶性齲齒是幼兒最常見的齲齒,這種蛀牙往往是因為不當的喂食習慣造成可發(fā)酵醣類長時間滯留在牙齒周圍所致。
常見癥狀
通常父母親在孩子一歲半左右才發(fā)現,孩子的上顎門齒靠近牙齦的地方,有白色脫鈣的現象,慢慢地顏色會由淡黃色逐漸變深棕色,若仍不加以控制,很快地齲齒現象會圍繞在牙齒周圍出現。
形成原因
細菌:最密切的是變形鏈球菌,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這種細菌最大來源是嬰兒的父母親,而主要傳染媒介是口水。
可供發(fā)酵醣類:牛奶、母奶、果汁及糖水等,都含有不同成分可發(fā)酵醣類,經變形鏈球菌利用之后而產生酸,造成表面脫鈣。
牙齒:最先侵犯的牙齒是上顎門齒,一方面是因為這些牙齒最早萌出,另一方面是因為奶喂入口中最先及接觸最久的也是這些牙齒。
預防之道
1.自嬰兒出生開始,不論喂牛奶或母奶都應該抱著喂食且最好能在二十分鐘內喂食完畢。
2.未長牙之前,每次喂食完后可拿濕紗布或毛巾抹去口腔內的奶渣;牙齒長出后,就可以開始使用軟毛牙刷為嬰兒刷牙,從小建立起好習慣。
3.嬰兒六至九個月大時,逐漸改用杯子來喝奶。
4.可用開水取代瓶中的奶或以逐漸稀釋的方式,來戒除睡前喝奶的習慣。
5.嬰兒六個月至一歲期間,乳牙陸續(xù)長出時,應該帶去讓兒童牙科醫(yī)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