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癥。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癥或萎縮性病變,其實質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損害后,由于黏膜特異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發(fā)生改建,且最終導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體的萎縮,甚至消失。本病十分常見,約占接受胃鏡檢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隨年齡增長發(fā)病率逐漸增高。
慢性胃炎的分類方法很多,我國2000年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共識意見中采納了國際上新悉尼系統(tǒng)(Updale Sydney system)的分類方法,根據病理組織學改變和病變在胃的分布部位,結合可能病因,將慢性胃炎分成淺表性(又稱非萎縮性、non—atrophic)、萎縮性(atrophic)和特殊類型(special forms)3大類。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縮性改變、胃黏膜層見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慢性炎癥細胞浸潤的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這類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發(fā)生了萎縮性改變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腸上皮化生。慢性萎縮性胃炎又可再分為多灶萎縮性(muhifocal atrophic)胃炎和自身免疫性(autoimmune)胃炎兩大類。前者表現為萎縮性改變在胃內呈多灶性分布,以胃竇為主,多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淺表性胃炎發(fā)展而來,這類型胃炎相當于以往命名的8型胃炎;后者表現為萎縮改變主要位于胃體部,由自身免疫引起,這類型胃炎相當于以往命名的A型胃炎。特殊類型胃炎種類很多,由不同病因所致,臨床上較少見。
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慢性胃炎流行情況則因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情況而異。幽門螺桿菌感染呈世界范圍分布,一般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發(fā)展中國家高于發(fā)達國家,感染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男女差異不大。我國屬幽門螺桿菌高感染率國家,估計人群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在40%~70%左右。人是目前唯一被確認的幽門螺桿菌傳染源。一般認為通過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的口-口或糞-口傳播是幽門螺桿菌的主傳播途徑。流行病學研究資料顯示經濟落后、居住環(huán)境差及不良衛(wèi)生習慣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呈正相關。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幾乎無例外地引起胃黏膜炎癥,感染后機體一般難以將其清除而變成慢性感染,因此人群中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患病率與該人群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是平行的。但由幽門螺桿菌感染發(fā)展而來的慢性多灶萎縮性胃炎的患病率則并不一定與人群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平行,而往往與當地的胃癌患病率呈平行關系。
慢性胃炎病因學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與周圍環(huán)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體質有關。物理的、化學的、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長期反復作用于易感人體即可引起本病。病因持續(xù)存在或反復發(fā)生即可形成慢性病變。①物理因素:長期飲濃茶、烈酒、咖啡,過熱、過冷、過于粗糙的食物,可導致胃黏膜的損傷。②化學因素:長期大量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壞黏膜屏障;吸煙,煙草中的尼古丁不僅可影響胃黏膜的血液循環(huán),還可導致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造成膽汁反流;各種原因的膽汁反流均可破壞黏膜屏障。③生物因素:細菌尤其是Hp感染,與慢性胃炎密切相關。④免疫因素: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血清中能檢出壁細胞抗體(PCA),伴有惡心貧血者還能檢出內因子抗體(IFA)。壁細胞抗原和PCA形成的免疫復體在補體參與下,破壞壁細胞。IFA與內因子結合后阻滯維生素B12與內因子結合,導致惡性貧血。⑤其他: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門脈高壓、營養(yǎng)不良都可引起慢性胃炎。糖尿病、甲狀腺病、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和干燥綜合征患者同時伴有萎縮性胃炎較多見。胃部其他疾病如胃液、胃息肉、胃潰瘍等也常合并慢性萎縮胃炎。遺傳因素也已受到重視。
一、臨床表現
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癥狀,癥狀的輕重與胃黏膜的病變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數病人常無癥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反酸等。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水瘦、舌炎、腹瀉等,個別病人伴黏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并可有出血。
二、醫(yī)技檢查
1.胃鏡檢查
⑴淺表性胃炎黏膜充血、水腫、呈花斑狀紅白相間的改變,且以紅為主,或呈麻疹樣表現,有灰白或黃白色分泌物附著,可有局限性糜爛和出血點。
?、莆s性胃炎黏膜失去正常的桔紅色,可呈淡紅色、灰色、灰黃色或灰綠色,重度萎縮呈灰白色,色澤深淺不一,皺襞變細、平坦,黏膜下血管透見如樹樹狀或網狀。有時在萎縮黏膜上見到上皮細胞增生而成的顆粒。萎縮的黏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可有糜爛灶。
?、锹悦訝€性胃炎又稱疣狀胃炎或痘疹狀胃炎,它常和消化性潰瘍、淺表性或萎縮性胃炎等伴發(fā),亦可單獨發(fā)生。主要表現為胃黏膜出現多個疣狀、膨大皺襞狀或丘疹樣隆起,直徑5~10mm,頂端可見黏膜缺損或臍樣凹陷,中心有糜爛,隆起周圍多無紅暈,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紅斑,以胃竇部多見,可分為持續(xù)型及消失型。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統(tǒng)分類中它屬于特殊類型胃炎,內鏡分型為隆起糜爛型胃炎和扁平糜爛型胃炎。
2.實驗室檢查
⑴胃酸測定:淺表性胃炎胃酸正?;蚱?,萎縮性胃炎則明顯降低,甚至缺乏。
?、蒲逦该谒睾繙y定:B型胃炎含量一般正常,A型胃炎常升高,尤其惡性貧血者上升更加明顯。
?、怯拈T螺桿菌檢查:可通過培養(yǎng)、涂片、尿素酶測定等方法檢查。
?、绕渌麢z查。萎縮性胃炎血中可出現壁細胞抗體、內因子抗體或胃泌素抗體。X線鋇餐檢查對慢性胃炎診斷幫助不大,但有助于鑒別診斷。
三、診斷依據
1.中上腹、劍突下或兩側腹隱痛、不適、鈍痛、飽脹、噯氣、反酸、消化不良等。堿性藥物可暫時緩解疼痛。或有食欲不振、疲乏、貧血等。亦可全無癥狀,或有消化性潰瘍樣上腹痛。腹部體格檢查無特殊異常。
2.胃酸分泌功能可正常、降低或增高。胃竇及體部病變者胃酸降低。胃體黏膜萎縮者無胃酸,注射五肽胃泌素后,仍無胃酸及胃液分泌。
3.胃鏡檢查可見黏膜充血、水腫形成,紅白相間;或有黏稠黏液附著,出血點;或見黏膜色澤變淡、灰白,皺襞變細,黏膜下血管顯露、黏膜變薄等。結合臨床有助診斷。
4.胃黏膜活組織檢查:可確定淺表、萎縮或其他類型胃炎的診斷。
四、治療原則
1.宜選擇易消化無刺激性的食物,忌煙酒、濃茶、進食宜細嚼慢咽。
2.幽門螺桿菌陽性者可用德諾(De-Nol)、羥氨芐西林、甲硝唑的三聯療法,青霉素試驗陽性者可選用其他抗生素如四環(huán)素、紅霉素、慶大霉素等。
3.有消化不良癥狀者可給予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等治療;腹脹、惡心嘔吐者可給予胃腸動力藥如胃復安、嗎丁啉或西沙必利;有高酸癥狀者可給樂得胃或泰胃美,但萎縮性胃炎者應忌用制酸劑。有膽汁反流者可給硫糖鋁及胃腸動力藥,以中和膽鹽,防止反流。
4.萎縮性胃炎可給予養(yǎng)胃沖劑、維酶素、胃復春等,伴惡性貧血者應給予維生素B2和葉酸。
5.外科手術適用于萎縮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重度腸腺化生,尤其是大腸型腸經者。
五、預后
慢性淺表性胃炎,預后良好,少數可演變?yōu)槲s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伴有重度腸腺化生或(和)不典型增生者有癌變可能,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癌變率為2.55%~7.46%。
對于急性胃炎應及時治療,徹底治愈。少食用或盡量不食用對胃有刺激性的食物。戒煙酒;禁暴飲暴食。積極治療口腔、上呼吸道的感染病灶,嚴防感冒。慢性胃炎有反復發(fā)作性,既使已治愈,也應經常注意引起本病的因素,防止再次發(f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