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藥性特點,有選擇地將兩味以上藥物配合同用。
中藥的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藥性特點,有選擇地將兩味以上藥物配合同用。
前人把單味藥的應用同藥與藥之間的配伍關系稱為藥物為“七情”。“七情”的提法首見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其序例云:“藥……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其中首先談到“單行”。單行就是指用單味藥治病。病情比較單純,選用一味針對性較強的藥物即能獲得療效,如清金散單用一味黃芩治輕度的肺熱咯血;現(xiàn)代單用鶴草芽驅(qū)除絳蟲,以及許多行之有效的“單方”等。它符合簡便廉驗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廣。但若病情較重,或病情比較復雜,單味應用難以避免不良反應,因此往往需要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藥物。藥物配合使用,藥與藥之間會發(fā)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強或降低原有藥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則能產(chǎn)生或增強毒副反應。因此,在使用兩味以上藥物時,必須有所選擇,這就提出了藥物配伍關系問題。前人總結的“七情”之中,除單行者外,其余六個方面都是講配伍關系。現(xiàn)分述如下。
(一)相須
即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可以增強原有療效。如石膏與知母配合,能明顯增強清熱瀉火的治療效果;大黃與芒硝配合,能明顯增強攻下瀉熱的治療效果;全蝎、蜈蚣同用,能明顯增強止痙定搐的作用。
(二)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雖不相同,但是治療目的一致的藥物配合應用,而以一種藥為主,另一種藥為輔,能提高主藥療效。如補氣利水的黃芪與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時,茯苓能提高黃芪補氣利水的治療效果;黃連配木香治濕熱泄利,腹痛里急,以黃連清熱燥濕、解毒止為主,木香調(diào)中宣滯、行氣止痛,可增強黃連治療濕熱瀉的效果;雷丸驅(qū)蟲,配伍瀉下通便的大黃,可增強雷丸的驅(qū)蟲效果。
(三)相畏
即一種藥物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減輕或消除,所以說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四)相殺
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說生姜殺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殺實際上是同一配伍關系的兩種提法,是藥物間相互對待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