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張桂英,一個普通的名字,她沒有顯赫的地位,僅僅只是吉林省神經(jīng)精神病醫(yī)院精神科的一位護士長。2009年10月27日,她在中國紅十字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榮幸地被授予南丁格爾獎章,受到了胡錦濤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她是全國目前1124家精神衛(wèi)生專業(yè)機構的唯一代表,也是吉林省5萬名護士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南丁格爾精神穿過時空隧道,帶著她的崇高、帶著她的偉大來到了四平市。
哭聲——震顫了她的心靈
張桂英,1970年2月出生在吉林省伊通縣西南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她在七、八歲的時候,放學后經(jīng)常到鄰居嫂子家去玩。一天夜里,桂英聽見嫂子屋里傳來撕心裂肺的哭喊聲,聽父母說嫂子生孩子了,是難產(chǎn)。嫂子求生的痛苦的呻吟聲刺痛了她的心。經(jīng)過一夜的折騰,嫂子撒手離開了人間。第二天早晨天還沒亮,大人們都去送葬了,她偷偷地跑到路邊,看著送葬人們頭上戴著的白布,聽著送葬的喇叭聲和哭喊聲,她的心碎了,怎么一個好端端的人,說沒就沒了?從此,嫂子痛苦的哭喊聲深深地震顫了她幼小的心靈。隨著漸漸長大,她懂得了嫂子是因為當時缺醫(yī)少藥沒有及時救治而去世的。于是,她默默地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當個大夫,去治病救人。
她上初中的時候,鄰居明哥娶了媳婦,每次路過門前,她都想回頭看一眼新媳婦,可是一直也沒遇見。這個女主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進,看見有人路過,就急忙躲藏起來。后來聽人講,明嫂精神不好,有抑郁癥。一個秋天的上午,整個村子的人們突然慌亂起來,聽說明嫂在孩子面前用鐮刀割了自己的喉嚨,大家都趕去看個究竟,只見鮮血噴了孩子一臉,一位年僅26歲的母親倒在了血泊中。這時,讓她又想起嫂子的痛苦呻吟聲,張桂英忍著悲痛跑回家中,哭了許久。從此,她更加堅定了學醫(yī)救人的決心。
村子里的慘劇,激發(fā)了她學習的積極性,她的學習成績在全鄉(xiāng)排在了前頭。她在選擇專業(yè)時,當時的家境讓她決定報考中等專業(yè)學校。于是,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報考衛(wèi)校,因為她沒有忘記慘叫的嫂子,沒有忘記明哥家孩子的哭喊,沒有忘記她自己曾經(jīng)許下的諾言。
她來到吉林省四平衛(wèi)校,老師上的第一堂課就是講護理界老專家、護理學的鼻祖南丁格爾的感人事跡。南丁格爾是她心中崇拜的神,在她還沒有上衛(wèi)校學習前,就讀過南丁格爾的感人事跡。課堂上老師的講解,更加打動了她的心,她悟出了學習南丁格爾精神的真諦。由于她刻苦學習,在校拿到了一等獎學金,經(jīng)過幾年寒窗苦,她以全校學習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了。
由于她的學習成績和表現(xiàn)突出,學校在她到醫(yī)院工作上給了很大的選擇余地。她沒有選擇條件優(yōu)越報酬豐厚的大型綜合醫(yī)院,而是選擇了條件比較艱苦,護理充滿困難和危險的吉林省神經(jīng)精神病醫(yī)院。因為她了解到,這家醫(yī)院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后方醫(yī)院專門收治精神病員的一個連,是1949年正式成立的東北軍區(qū)衛(wèi)生部精神病醫(yī)院,是1950年軍隊交給地方后遷到吉林省四平市的。這是一個具有革命軍人傳統(tǒng)的醫(yī)院,是最能體現(xiàn)南丁格爾精神的醫(yī)院。她感覺到,越是艱苦和危險就越能鍛煉自己的意志,越會讓自己學習和實踐南丁格爾的偉大精神,她對精神科護理事業(yè)充滿了自信和美好的向往。
打擊——磨煉了她的意志
張桂英躊躇滿志、雄心勃勃地來到了工作崗位,沒想到的是,無情的現(xiàn)實給了她美好的愿望一連串的打擊,讓她經(jīng)受了嚴峻的考驗。
剛到醫(yī)院工作,老護士給她講的第一課就是一個下馬威。老護士告訴她,在醫(yī)院,不僅在體力上做出全部的付出,精神上還要時刻承受危險的壓力。精神病患者有各種各樣的異常行為,在精神科里罵人、打人、砸玻璃、損壞物品是常有的事,往往很多攻擊現(xiàn)象是在無征兆的情況下突然發(fā)生。
老護士的一席話讓她有些害怕,她想起了一些法律條文的規(guī)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 ,經(jīng)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 ,不負刑事責任。”這時她才真正地感覺到,精神科護理工作非同尋常。她到醫(yī)院不久,聽說有一個精神病患者發(fā)病時用拖布把一個年輕的護士的眼睛打瞎了。這件事給護士們造成很大的恐慌。聽到這里,她又想起了村里明哥家里的一幕,她深知這個事業(yè)的責任性、風險性,但她沒有懼畏、沒有退卻,而是更加堅定了做好這個專業(yè)的信念。
第一次和患者接觸,就讓她感受到了環(huán)境的冷漠、恐懼和威脅。這給她滿腔熱忱的心潑了一盆冷水。她想,一天總提心吊膽地工作,總像背后有人似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工作一輩子,什么時候是個頭哇。當這種想法一閃念,南丁格爾的偉大形象又出現(xiàn)在了她的面前,“社會上的工作總得有人做吧,如果病人不需要我們幫助,那我們護士存在還有什么意義”。她知道,親人把患者送到醫(yī)院是為了更系統(tǒng)的治療,使患者得到康復,對醫(yī)院寄托著巨大的希望。親人希望患者能夠從這里重新走向正常人的生活,使將要無望的家庭能從這里得到圓滿的結局,她越發(fā)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
從此,她不悔,她不怯,把心完全用在了護理工作上。為患者洗頭、洗腳、擦身子、換衣服、剪指甲、接大小便、打掃衛(wèi)生、送飯送菜、打針換藥,那是張桂英的正常工作。就是患者無端的侮辱和謾罵,她也總是用微笑和親情去面對。有個患者拒食拒藥,她知道后,親自去給患者喂飯,患者將咀嚼后的飯菜吐了她一臉和全身,但她沒有一點不耐煩,自己卻先吃一口給患者看,讓患者打消懷疑,微笑著說:“先給媽媽吃一口,再給爸爸吃一口,再給老姨吃一口……”變著法地哄著患者把飯吃完。
有一個長春市來的患者,犯病的時候非?膳、行為非常殘忍,在家時曾經(jīng)把讓他吃藥的妻子從樓上推下去,至今妻子已經(jīng)殘疾;颊呷朐簳r,他拒絕住院,指著張桂英的鼻子破口大罵。罵聲像刀扎一樣令人難以承受,就連他的家屬都受不了,而張桂英卻眼含淚花,依然和言悅色地對待他,與值班護士一道為患者更衣,在場的人無不折服,甚至有人感動得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淚。張桂英對患者家屬說,患者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只是病魔使他們失去了控制、失去了理智,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善待他們,讓我們的寬容理解早日使患者擺脫疾病的折磨。她對患者如親人一樣理解照顧,深深地感動患者的親人,他們對張桂英說:“護士長,你真是個好人啊,你這種耐心,我們都做不到。”
張桂英第一次挨打的經(jīng)歷是在她工作的第二年的一天。她到病房組織患者吃飯,一個膀大腰圓姓崔的患者,說什么也不吃飯;颊咴谕氲闹湎抡J為護士們是想害他,看著耐心哄他吃飯的張桂英,患者站起來說要喝水,借機突然上去就是一拳頭,重重地打在張桂英的胸口上,這一拳頭特別的狠、特別的重,張桂英向后踉蹌兩步才勉強站穩(wěn),胸口悶悶疼痛,讓她難忍。她心想,我對你那么好,你卻還打人,真是對牛彈琴,有理講不通。她的心也真的有點疼了,委屈的眼淚怎么也止不住了,但她還是控制住了自己。回到了宿舍,她陷入了沉思,感到委屈。但她又想,如果對正常人可以投桃報李,但是對這些病人,他們的行為本身就是不可理喻,根本就不能按正常人的標準去衡量他們,因為他們不是正常人,他們打人是不需要講任何道理,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的。第二天,她照常出現(xiàn)在病房,去看護那位患者,她依然熱情、和藹、可親,噓寒問暖,關懷備至。
為了對患者負責,張桂英忍受了多年的委屈。她用自己的思想、言行、付出、忍耐和諾言詮釋了什么是人道主義。也正是她多年的精神科護理工作,磨煉了她奉行人道主義的鋼鐵意志。
犧牲——陶冶了她的情操
為了拯救廣大精神病人,張桂英不怕犧牲自己的生命。她把對親人的愛、對家人的愛都無私地奉獻給了那些同病魔作斗爭的患者。張桂英有一個公式,就是犧牲等于舍得,舍得等于奉獻。意思是你把自己的一切美好的東西給了別人,自己失去了,別人卻會得到。她每天想的不是自己,想著的是那些住院的精神病患者。
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她每天早來晚走,20年如一日。早晨別人還沒有上班,她首先到病房查看一遍。每天晚上別人下班,她還是到病房查看一遍。她是精神科護士長,下屬5個療區(qū),平均每天要查看100多名精神病患者,她早晚走下來需要多少時間?20年的護理工作她又犧牲了多少個人的時間?她這寶貴的時間沒有給父母、沒有給丈夫、沒有給孩子,卻無私地奉獻給了患者。她節(jié)假日不休息,幾乎是風雨無阻。丈夫和孩子已經(jīng)習慣了她的工作,吃完晚飯,有時爺倆會齊聲對她說,你還不去醫(yī)院看看啊。她每時每刻惦念每位患者的變化,很怕出現(xiàn)異常,她深情地說,我不去看看,我不放心啊。
丈夫因公出差把腿摔骨折了,她沒有請一天假去護理丈夫,堅持上班,一直工作在病房。中午吃飯時間,她才抽空給丈夫去送飯。她說,白天有單位的人護理,晚上我照顧他。白天她要全身心地護理住院的患者,晚上要還護理丈夫,一個多月時間,她人累瘦了,臉發(fā)黃了,卻沒叫一聲苦一聲累,早晚照樣查看病房,把可能出現(xiàn)的異常情況和危險解決在萌芽之中。
春節(jié)放假,是看望父母還是看護患者,她選擇了后者。2007年1月18日,張桂英帶著精神科的同志乘坐救護車去200公里以外的吉林市接診一名15歲的精神病患者。這位患者對她們的到來很是抵觸,為了不給患者更多的精神刺激,為了不讓患者父母過分憂傷,她和同志們沒有采取強制接走的辦法,而是在患者家耐心地等待了5個小時,最后讓患者在鎮(zhèn)靜劑的作用下睡熟了,才把患者抱到車上。第二天凌晨3點鐘回到醫(yī)院的時候,張桂英已經(jīng)暈車嘔吐得精疲力盡,但她還是支撐著幫助患者家屬辦理了住院手續(xù),把患者送進病房。僅僅睡了兩個小時后,便又開始了第二天的工作。張桂英給小患者洗臉喂飯,哄他開心。由于張桂英慈母般的呵護,小患者對她產(chǎn)生了依戀。春節(jié)快到了,也正是患者情緒激惹性較高的時期,小患者與護士敵視、挑剔,吃藥不配合,無端地發(fā)脾氣,然而對張桂英卻是百依百順。張桂英為了護理患者,幾年都沒有回老家過春節(jié)了。那年她父母打電話讓她回老家過春節(jié),她也答應過了?墒,張桂英一提到回老家,小患者的情緒就出現(xiàn)了反常,他愿意和張姨在一起,每天看不見她,小患者的病情就不穩(wěn)定。為了患者的治療需要,張桂英毅然再次決定放棄了回老家和父母過春節(jié),張桂英把對年邁父母的愧疚和思念化作對小患者慈母般的大愛。她在醫(yī)院悉心陪護著小患者度過了整個春節(jié)放假時間。親人般的關懷溫暖了小患者的心,他病情平穩(wěn)了,他的家人也過了一個平靜祥和的春節(jié)。
張桂英為了工作、為了患者犧牲的個人時間和花費的精力是無法統(tǒng)計的。她為患者花了多少錢,買了多少藥,送了多少件衣服,多少雙鞋,買過多少水果,送過多少次餃子,誰也都記不清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她付出的一切代價,換回了人生的無價之寶,換回了患者正常的生活。
生死——考驗了她的信念
在精神科,有許多護士的手、胳膊、臉上有患者打傷留下的疤痕。其實張桂英不只習慣了這些,有時還要經(jīng)受生與死的考驗。
2008年深秋,一位精神分裂癥患者住進了精神科。他是典型的妄想型病人,不讓任何人接近,不能安靜?吹竭@樣的情景,張桂英沒有退卻,冒著被患者襲擊的危險,微笑著慢慢地走過去。她說,這里是你的家,能給你治病。聽了她的話,面對她的笑臉,患者停止狂叫,消除了敵意,突然向她走過來,緊緊地拉住她的手,跪倒在地上,大聲哭了起來:“媽媽——救我!”面對患者渴求幫助的眼神,張桂英的眼睛濕潤了,此時此刻,她感受到了精神科護士責任的神圣。這個患者實在是太臟了,他蓬頭垢面,全身充滿異味,令人作嘔。她把患者攙扶進病房,為他洗腳、理發(fā)、更衣,患者終于安穩(wěn)下來?伤齾s心潮起伏,難以平靜,患者是我們的親人,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他們不是在和我們?yōu)閿,是病魔把患者折磨得不知所措。所以,我們的責任是能幫助他們(nèi)?zhàn)勝病魔,幫助他們重新做正常人。
為了幫助每位患者很好地治療,她早已將患者帶來的危險置之度外。她太理解患者關心患者了,可是,病魔不僅能要患者的命,有時會要親人的命,還可能要大夫護士的命!有一天,張桂英早晨按慣例巡視病房,詢問一精神病患者的睡眠情況。這位患者沒有回答,可是,兩只眼睛卻死死地盯著她,她感覺情況不對?墒,她想起了這位患者來醫(yī)院前曾經(jīng)燒了自己家的房子,砍傷了父親,還砸了派出所,是醫(yī)院派人到現(xiàn)場接回來的,危險性非常大。想到這里,離開已經(jīng)來不及了,這位大漢突然沖到她面前,雙手死死掐住她的脖子。她痛苦地用力地掙脫著,可是都無濟于事。她心里非常清楚,用不了多長時間自己就會窒息死去。這位精神病患者的力量太大了,她使出全身的力量也紋絲不動,她無奈地只好等待一死。幸好患者的家屬從衛(wèi)生間回來,和聞訊趕來的工作人員一起把患者的手掰開,她才死里逃生。為了救患者的生命,她不怕犧牲,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xiàn)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她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新時代南丁格爾精神的贊歌。
張桂英脖子上的掐痕沒有影響她的工作,道道血印沒有影響她的執(zhí)著。她用絲巾遮掩著傷痕繼續(xù)工作。有的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后說:“桂英啊,你還是想辦法換個崗位吧,這多危險啊。”她卻說:“誰來工作不都一樣嗎,危險的工作也總要有人來做。我做護理工作多少年了,遇到這種情況也是正常,只要以后注意,就沒事了。”她照常去查房,照常到那位患者床前詢問、叮嚀、安慰,就像什么事情也沒發(fā)生過;颊吲R出院時捧著一籃鮮花送給張桂英,說這是他最喜歡的花。此時,張桂英百感交集,兩行熱淚撲簌而下,她拉著患者的手,祝福他康復出院,并把電話號告訴給了他,讓他有事隨時聯(lián)系。
多年以來,她在精神科里,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險,經(jīng)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闖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為了幫助患者戰(zhàn)勝病魔,她早已置個人的安危于不顧。她常對同志們說一位偉大戰(zhàn)士的格言: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群眾服務之中,那才能真正體現(xiàn)人生的偉大意義。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解鎖——表現(xiàn)了她的勇敢
“解鎖”是精神病醫(yī)院的通常用語,就是醫(yī)院派大夫、護士到被長期用鐵鎖鎖住的精神病患者的家,為患者打開鐵鎖,再把患者接到醫(yī)院治療。吉林省神經(jīng)精神病醫(yī)院曾經(jīng)為無數(shù)嚴重精神病患者打開鐵鎖,挽救過無數(shù)年輕患者的生命。多年來,哪里有危險,哪里有困難,哪里需要救人解鎖,哪里就有張桂英的身影。
去年11月,吉林省精神病防治辦公室在雙遼市進行篩選調(diào)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時,根據(jù)當?shù)貧埪?lián)提供的線索,獲知在王奔鎮(zhèn)、臥虎鎮(zhèn)各有一名被關鎖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醫(yī)院得知情況后,院長孫立忠及時做出安排,讓張桂英同志帶隊,前往兩名被關鎖患者家進行解鎖救治。12月的天氣,狂風暴雪席卷東北大地,但她們不顧天氣惡劣,不怕路途遙遠,一路艱難前行。在激烈的顛簸中,張桂英又暈車了,司機幾次要停下來讓她休息,她說什么也不肯,一心想要搶時間快點把病人解救回來,讓患者早點減輕痛苦。她和同志們一道,首先來到了王奔鎮(zhèn),到了患者那寒冷貧窮的家。這個患者9年沒剪過頭了,胡子長了很長,吃喝拉撒都在屋內(nèi),好像多年沒看見來人似的。張桂英迎著刺鼻的異味,冒著被突然襲擊的危險,和同志們一起走到患者的面前,在患者家屬的配合下,她用手把著患者又臟又黑又有異味的手,和同志們一起為患者打開了身上的鎖鏈,幫助患者穿好衣服,把患者扶上了救護車。
她們帶著兩位被解鎖的患者,冒著大雪趕回醫(yī)院的時候,已經(jīng)是晚上6點多鐘了。她和同志們不顧寒冷和疲勞,安頓好患者和家屬。為臟亂不堪的患者清理個人衛(wèi)生,洗臉、擦身子,換上患者服,剪掉他頭上抱成一團的亂發(fā),剪短藏滿污垢的指甲。在護士們的悉心照料下,患者被打理得干凈整潔,前后判若兩人,使患者及時進入到了治療程序。張桂英每天看望解鎖的患者,精心地服務,熱心地開導,經(jīng)過半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和護理,兩位患者的病情明顯好轉(zhuǎn)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搜集。被鎖長達9年的男患者,已經(jīng)知道如廁、吃飯,消除了攻擊性心理,基本上能夠配合醫(yī)護人員治療了。那位年輕的女患者恢復得更快,已經(jīng)能夠在醫(yī)護人員的看護下到娛療大廳去唱歌了?粗颊叩牟∏橐惶焯旌棉D(zhuǎn),張桂英心里舒暢極了。
醫(yī)院每次組織的“解鎖”行動,張桂英總是沖在前頭,她身體力行,靠前指揮,多次比較好地處理了激烈的場面,就是再躁狂的精神病患者,鬧得再兇的患者,沒人敢接近的患者,在她的面前也會得到平靜的處理,被醫(yī)護人員接回醫(yī)院。這不僅體現(xiàn)了她的光榮和神圣,也是吉林省神經(jīng)精神病醫(yī)院對人道主義精神的最佳詮釋,也是廣大醫(y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關愛弱勢群體的仁愛精神的弘揚。
輝煌——鑄就了她的精神
張桂英踐行了熱情服務,無私奉獻,待患如親,始終如一的南丁格爾精神,促進了全院護理事業(yè)的發(fā)展,她用“人道、博愛、奉獻”的實際行動,感動了患者,感動了全院,也感動了社會每個人。
2009年,她的事跡感動了國際紅十字會評委們,對于她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于奉獻的精神給予了充分好評,她榮獲第42屆南丁格爾獎章。吉林省衛(wèi)生廳黨組專門為她做出了《關于開展向張桂英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要學習她的奉獻精神,學習她的敬業(yè)精神,學習她的刻苦鉆研精神,學習她的團結互助精神。
一時間,她成了社會的新聞人物,成了吉林的“南丁格爾”,成了街頭巷尾人們議論的話題。各種媒體不斷報道她的感人事跡,人們都為有她這么一位偉大女性而驕傲。吉林省一位女詩人為她寫了一首長詩,高度贊揚她的南丁格爾精神,大小報紙紛紛刊登,歌頌家鄉(xiāng)的女英雄。這首詩是這樣結尾的:一襲銀裝隨夢逝,百年玉魄衛(wèi)和平。中華醫(yī)護多風采,領袖頒獎授桂英。
面對如此殊榮,張桂英深感責任重大。她說,榮譽終歸是榮譽,現(xiàn)實終歸是現(xiàn)實,自己一定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南丁格爾精神的傳承者,那才對得起國際上給的這份榮譽,那才能體現(xiàn)這份獎章的分量。她想到的是把胡錦濤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落實到工作中,讓南丁格爾精神更好地在全院乃至吉林省發(fā)揚光大。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