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牛膝,天全牛膝,都牛膠,米心牛膝,大牛膝。
【炮制】川牛膝,除去雜質(zhì)及蘆頭,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
【注意】孕婦禁用。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英文名】RADIX CYATHULAE
【別名】甜川牛膝、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白牛膝、拐牛膝、龍牛膝
本品為莧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炕或曬至半干,堆放回潤,再炕干或曬干。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0~100厘米。主根長圓柱形,粗壯,直徑0.8~1.5厘米,土棕色,味微甘。莖下部近圓柱形,中部近四棱形,疏被糙毛,節(jié)處略膨大。葉油節(jié)部對生,近四棱形,具條紋或溝紋。葉對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秋季頂生或腋生多數(shù)綠白色小花,密集圓頭狀。胞果長橢圓形,略壓扁,暗灰色。種子卵形,赤褐色。
川牛膝:除去雜質(zhì)及蘆頭,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本品為圓形薄片,厚0.1~0.2cm,直徑0.5~3cm。表面灰棕色,切面淡黃色或棕黃色??梢姸鄶?shù)黃色點狀維管束。
酒川牛膝:取凈川牛膝片,照酒炙法(附錄ⅡD)炒干。
本品呈近圓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細或有少數(shù)分枝,長30~60cm,直徑0.5~3cm。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和多數(shù)橫向突起的皮孔。質(zhì)韌,不易折斷,斷面淺黃色或棕黃色,維管束點狀,排列成數(shù)輪同心環(huán)。氣微,味甜。
鑒別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shù)列。皮層窄。中柱大,三生維管束外韌型,斷續(xù)排列成4~11輪,內(nèi)側(cè)維管束的束內(nèi)形成層可見;木質(zhì)部導(dǎo)管多單個,常徑向排列,木化;木纖維較發(fā)達,有的切向延伸或斷續(xù)連接成環(huán)。中央次生構(gòu)造維管系統(tǒng)常分成2~9股,有的根中心可見稀疏導(dǎo)管分布。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方晶。
粉末棕色。草酸鈣砂晶、方晶散在,或充塞于薄壁細胞中。具緣紋孔導(dǎo)管直徑10~80μm,紋孔圓形或橫向延長呈長圓形,互列,排列緊密,有的導(dǎo)管分子末端呈梭形。纖維長條形,彎曲,末端漸尖,直徑8~25μm,壁厚3~5μm,紋孔呈單斜紋孔或人字形,也可見具緣紋孔、紋孔口交叉成十字形,孔溝明顯,疏密不一。
【性味歸經(jīng)】甘、微苦,平。歸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逐瘀通經(jīng),通利關(guān)節(jié),利尿通淋。用于經(jīng)閉癥瘕,胞衣不下,關(guān)節(jié)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跌撲損傷。
【用法用量】4.5 ~9g。
【注意】孕婦禁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中藥名稱】川牛膝(《藥材資料匯編》)
【拼音名】Chuanniuxi
【來源】為莧科植物川牛膝或頭花蒽草的根。
【植物形態(tài)】
①川牛膝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主根圓柱形,直徑0.8~1.5厘米,外皮棕色。莖下部近圓柱形,中部近四棱形,疏被糙毛,節(jié)處略膨六。刑討生,橢圓形至狹橢圓形,長3~13厘米,寬1.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qū)捫ㄐ?,全緣,上面密疊倒伏糙毛,下面密生長柔毛;葉柄長0.3~1.5厘米?;ňG白色,頭狀花序數(shù)個于枝端排成穗狀;苞片卵形,長3~5毫米,干膜質(zhì),先端具鉤狀芒刺;苞腋有花紋朵,能育花居中,不育花居兩側(cè);不育花的花被退化為2~5枚鈞狀芒刺,能育花的花被5,2長3短;雄蕊5,花絲基部密被長柔毛;退化雄蕊5,長方形,狹細,長釣O.3~0.4毫米,寬O.1~0.2毫米。先端齒狀淺裂;雄蕊基部外側(cè)圍繞孑房叢生的長柔毛較退化雄蕊為長;雌蕊子房上位,1室,花柱細。胞果長橢圓狀倒卵形,長2~5毫米。種子卵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野生于林緣、草叢中或栽培,分布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②頭花蒽草
形態(tài)與川牛膝相似;其主要特征:葉呈廣卵形、倒卵形,亦有橢圓形者。頭狀花序近單生,或近中央頂生者有數(shù)個作短穗狀排列;退化雄蕊較粗大,長0.5~1毫米,先端深裂,常呈撕裂狀或流蘇狀,時有分枝;雄蕊基部外側(cè)叢生的柔毛較稀,且較退化雄蕊為短或等長。
野生或栽培,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采集】川牛膝的根,秋冬均可采挖,栽培品以生長3~4年者為好,挖得后,去凈泥砂,切去殘存的地上莖及須根。烘干或曬至半干時,經(jīng)發(fā)汗后再曬至足干。野生的多系陰干或曬干。
【炮制】川牛膝 除去雜質(zhì)及蘆頭,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本品為圓形薄片,厚0.1~0.2cm,直徑0.5~3cm。表面灰棕色,切面淡黃色或棕黃色??梢姸鄶?shù)黃色點狀維管束。
酒川牛膝取川牛膝片,照酒炙法炒干。
【藥材】川牛膝商品有2種:一為川牛膝,一為麻牛膝:
①川牛膝
又名甜牛膝。為植物川牛藤的干燥根,根條星圓柱狀,不扭曲或略扭曲;根頭部膨大,根下端漸細,或有少數(shù)細小側(cè)根,長約30~70厘米,直徑約1~2厘米。全體具縱皺紋及,側(cè)根去掉后的痕跡;表面棕黃色或黑灰色。質(zhì)堅韌,不易折斷。切面灰黃色至暗棕色,可見許多色較淺淡的小點,并析出油質(zhì)物,排列成環(huán)約3~8層,中心的一個較大。味甘或微苦,無香氣。"
主產(chǎn)于四川的雅山、樂山、西昌。
②麻牛膝
為植物頭花蒽草的干燥根,性狀與川牛膝相似,但根條較短,呈長圓錐形或圓柱狀錐形,兩端粗細相差較大,一般扭曲。質(zhì)柔而易折斷(但較老的根亦不易折斷)。味甘,后極苦或麻。主產(chǎn)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及云南。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平,味甘微苦,無毒。"
【歸經(jīng)】《四川中藥志》:"入肝、腎二經(jīng)。"
【功用主治】祛風(fēng),利濕,通經(jīng),活血。治風(fēng)濕腰膝疼痛,腳痿筋攣,血淋,尿血,婦女經(jīng)閉,癥瘕。用于經(jīng)閉癥瘕,胞衣不下,關(guān)節(jié)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跌撲損傷。
①《藥材資料匯編》:"治打撲刀傷,有緩和疼痛之效。"
②《中藥志》:"破血下降。"
③《中藥材手冊》:"功多祛風(fēng)利濕,其他和懷牛膝相同。"
④《四川中藥志》:"祛風(fēng)利濕,通經(jīng)散血。治寒濕腰腿骨痛,足痿筋攣,婦女經(jīng)閉及癥瘕,淋病,尿血,陰痿、失溺。"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浸酒或入丸、散。
【宜忌】《四川中藥志》:"婦女月經(jīng)過多,妊娠,夢遺滑精者忌用。"孕婦禁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