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直播公告
張鈺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詳情張鈺琪 9月23日 19:30-21:00
詳情
中醫(yī)學認為,夏季感受暑熱病邪是引起中暑的外因,而正氣不足則是導致外邪侵襲而發(fā)病的內因。夏季暑氣當令,溫度高、濕度大,人體若正氣不足或勞累過度耗傷津氣,暑熱之氣便可侵入人體而發(fā)病,因因此,本病的發(fā)生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一般情況下,老年人、長期臥床病人、產(chǎn)婦、新生兒容易中暑,室外作業(yè)者也容易中暑。張平醫(yī)生認為,本病的治療以清暑泄 熱為基本治法,要突出一個"快"字。中醫(yī)治療依照病情辨證論治,可取得很好的療效。[醫(yī)學教育網(wǎng) 搜集整理]
暑入陽明 癥見突然高熱、頭痛頭暈、汗多口渴、苔黃燥、脈洪數(shù)等。本證為暑熱傷氣,熱盛陽明所致。治以清暑泄熱。白虎湯加減:生石膏30g、知母10g、甘草10g、蘆根30g、西瓜翠衣30g、粳米10g.暑傷津氣 癥見發(fā)熱心煩、自汗口渴、神疲倦怠、苔少、脈虛無力等。本證為暑熱傷氣,津氣兩傷所致。治以清暑泄熱,生津益氣。清署益氣湯加減:西洋參10g、石斛10g、麥冬10g、黃連6g、竹葉10g、荷梗10g、知母10g、甘草10g、粳米10g、西瓜翠衣30g.醫(yī)學教育網(wǎng) 收集整理thedailypurge.net
津氣欲脫 癥見發(fā)熱驟降、大汗不止、心煩口渴、精神倦怠、脈虛無力等。本證為暑傷津氣,氣虛欲脫所致。治以益氣,生津,固脫。生脈散加減:人參10g、麥冬30g、五味子10g、石斛10g、粳米10g、西瓜翠衣30g.暑熱動風 癥見發(fā)熱、肢體抽搐、牙關緊閉、神昏不醒、脈象弦數(shù)等。本證為暑熱熾盛,引動肝風所致。治以清暑泄熱,平肝息風。羚羊鉤藤湯加減:羚羊角粉1.5g(沖服)、鉤藤10g、桑葉10g、川貝6g、鮮生地30g、菊花10g、生白芍10g、生甘草10g.情況緊急時,可根據(jù)病情給予紫雪散、至寶丹、安宮牛黃丸鼻飼,也可針灸強刺激人中、內關等穴。
西醫(yī)治療
1.先兆中暑與輕癥中暑 患者應立即離開高溫作業(yè)環(huán)境,到陰涼安靜的地方休息,補充清涼含鹽飲料,即可逐漸恢復。輕癥中暑而有呼吸和循環(huán)衰竭傾向時,應給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必要時可用呼吸和循環(huán)中樞興奮劑。[醫(yī)學教育網(wǎng) 搜集整理]
2.重癥中暑 必須緊急搶救。治療原則是將過高的體溫迅速予以降低。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的紊亂和積極防治休克、腦水腫等。降溫的具體方法有兩種:物理降溫 將患者安置在常溫(25℃)的安靜病室中。在頭部、腋下和腹股溝等處放置冰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時用風扇向患者吹風。必要時可將患者全身除頭部外浸在4℃的水浴中,給患者四肢降溫,以防止周圍血液循環(huán)的瘀滯。在物理降溫初期,由于表皮受冷的刺激可引起皮膚血管收縮和肌肉震顫,反而影響散熱甚至促進機體產(chǎn)熱,使體溫上升。因此,目前多數(shù)主張用藥物及物理聯(lián)合降溫方法。藥物降溫 目前采用的降溫藥物主要是氯丙嗪,其作用有以下幾方面:控制下丘腦部體溫調節(jié)中樞;擴張周圍血管,加速散熱,松弛肌肉,減少肌肉震顫,防止身體產(chǎn)熱過多;降低細胞的氧消耗,使身體更好的耐受缺氧,對抗組織胺的作用,預防休克。阿司匹林等藥物可與氯丙嗪協(xié)同使用。在上述各種降溫過程中,必須加強護理,密切注意體溫、血壓和心臟情況。一待肛溫降至38℃左右時,應立即停止降溫,以免發(fā)生體溫過低而虛脫的危險。
3.合并癥的防治 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病變者靜脈補液不宜過速;有心力衰竭傾向者宜及早應用快速洋地黃制劑;有急性腎功能不全者,要嚴格限制水分和鈉鹽的攝入,尤其要注意血鉀的濃度;有黃疸者宜用大量維生素B和C;昏迷患者易發(fā)生吸入性肺炎或合并其他繼發(fā)性感染,可適當應用抗生素預防??傊?,中暑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我們做好防護,就可以避免傷害。
張鈺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詳情張鈺琪 9月23日 19:3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