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藥物體內分布的因素都有哪些?
影響藥物體內分布的因素都有哪些?有很多藥學職稱考生都比較感興趣,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教育網(wǎng)為大家整理如下:
(一)血液循環(huán)與血管通透性對體內分部的影響
1.血液循環(huán)對分布的影響 藥物向體內各組織分布是通過血液循環(huán)進行的。除了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外,藥物穿過毛細血管壁的速度快慢主要取決于血液循環(huán)的速度,其次為毛細血管的通透性。
2.血管通透性對分布的影響 大多數(shù)藥物通過被動擴散透過毛細血管壁,小分子的水溶性藥物分子可以從毛細血管的膜孔中透出(即微孔途徑),脂溶性藥物還可以擴散通過血管的內皮細胞(即類脂途徑) 。組織內毛細動脈端與毛細靜脈端之間存在流體靜壓差,水溶性藥物可以順壓差進入血管內皮細胞間隙和淋巴液。毛細血管的透過性因臟器不同而存在差異。如肝臟中的肝竇分布著不連續(xù)性毛細血管,壁上有許多缺口,即使分子量較大的藥物也比較容易通過。而腦和脊髓的毛細血管內壁結構致密、細胞間隙極少,水溶性藥物及極性藥物很難透入腦和脊髓。腸道和腎部位的毛細血管壁,低分子量的水溶性物質易透過。
(二)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對體內分布的影響
1.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能力 進入血液的藥物,一部分在血液中呈非結合的游離型狀態(tài)存在,一部分與血漿蛋白成為結合型藥物。
2.蛋白結合與體內分布 分布主要表現(xiàn)在與血漿蛋白的競爭性結合上。對于那些與血漿蛋白結合率高、分布容積小、安全范圍窄及消除半衰期較長的藥物,易受其他藥物置換而致作用加強,如阿司匹林與香豆素類抗凝藥競爭性結合血漿蛋白,致使游離的抗凝藥增多,導致抗凝血效應增強而引起出血;口服降血糖藥易受阿司匹林等解熱鎮(zhèn)痛藥置換而產(chǎn)生低血糖反應。
3.蛋白結合與藥效 毒性作用較大的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可起到減毒和保護機體的作用。若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率高,藥理作用將受到顯著影響。特別是臨床要求迅速起效的磺胺類和抗生素,形成蛋白結合物往往會降低抗菌效力。
4.影響蛋白結合的因素 藥物與蛋白結合除了受藥物的理化性質、給藥劑量、藥物與蛋白質的親和力及藥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影響外,還與動物種屬差異、性別差異、生理和病理狀態(tài)有關。
(三)藥物的理化性質對體內分布的影響
藥物以被動擴散方式轉運,一般只有非離子型易于透過細胞膜,其透過速度取決于藥物的油/水分配系數(shù)、解離度以及膜兩側藥物的濃度差。
(四)藥物與組織親和力對體內分布的影響
藥物在體內的選擇性分布除決定于生物膜的轉運特性外,不同組織對藥物親和力的不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般組織結合是可逆的,藥物在組織與血液間仍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關系。
(五)藥物相互作用對體內分布的影響
一般來講,蛋白結合率高的藥物對置換作用敏感。如一個藥物結合率從99%降到95%,其游離型分子濃度從1%增加到5%(即5倍),有些會導致致命的并發(fā)癥。但只有當藥物大部分分布在血漿中(不在組織)時,這種置換作用才可能顯著增加游離型藥物濃度,所以只有低分布容積、高結合率的藥物才受影響。
課啦!2021年藥士\藥師\主管藥師新課來襲,為你助力!先人一步,助力備考,快來加入吧!
<點擊下圖 搶先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