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麻黃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干燥草質莖。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莖,曬干。其性溫,味辛、微苦,有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等病癥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別名:草麻黃,華麻黃,拉丁文名:EphedrasinicaStapf,麻黃科、麻黃屬草本植物,高20-40厘米;木質莖短或成匍匐狀。有三種麻黃屬的植物:草麻黃(Ephedrasinica)、木賊麻黃(Ephedraequisetina)與中麻黃,為草本狀灌木,采用部位為草質莖,也是重要的藥用植物。生物堿含量豐富,是提取麻黃堿的主要資源。木質莖少,易加工提煉;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處,故易于采收,因為麻黃的發(fā)汗力強,故外感風寒輕證、心悸、失眠、肺虛咳喘等均應忌用或慎用。老人、體虛及小兒宜用炙麻黃。中藥中的發(fā)散風寒藥(因為味道和顏色得名《本草綱目》說:“其味麻,其色黃”)